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焦点资讯:韩美林:神鬼造化出“天书”

他主持设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福娃”,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福娃之父”。

他先后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韩国总统文化勋章”及威尼斯大学“荣誉院士”。

他在杭州、北京、银川、宜兴设有四座个人艺术馆,创作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诸多方面,并将数千件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供后人研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在书画、雕塑、陶瓷等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因其跨界之广、艺术造诣之深厚、以及他鲜明的个性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但他却自称是“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

他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先生。

为什么苦难反而成就了他的向美人生?为什么他一辈子的创作不重样?他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什么艺术家要学会对世界进行独立思考?为什么艺术家必须胸怀大爱?

3月22日,晚7点,人文清华讲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先生特别专场《纳天为画》,带你走进这位大师的精彩艺术世界!

【人文清华 王于歌】看到这样的作品,你会想到什么?

伸展的线条在纸上跳动,流淌出一曲变化多端却流畅和谐的乐章。看似杂乱诡谲的符号相互连接在一起,在精巧设计与深厚功力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了极致的形式美感。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先生所创作的“天书”作品。

这些符号并不是随手画成,而是取自于我国古代的古陶、钟鼎、甲骨、石鼓、木牍、岩画等,都是秦代之前无人能解的古文字。韩美林先生投入近半个世纪的光阴搜集这些无家可归的神秘古文字,再以艺术家的视角将它们书写出来,因此,天书作品具有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书”背后的故事。

韩美林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 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影响一生的土地庙奇遇

韩美林先生与古文字的不解之缘,来自于童年时期一次偶然的邂逅。儿时,在家附近的土地庙中,他发现了一本《四体千字文》、一部《六书分类》和两本《说文古籀》,它们由篆字写成,书中像图画的文字对当时的他来说十分新鲜、好玩。这些书影响了他一生,使他成为“另类”的古文字爱好者。

1949年解放战争时,不到十三岁的韩美林参了军,由于擅长“绘事”,他被调到了“浮雕组”,认识了一大批艺术家,从他们身上吸取了许多艺术知识和养分。有一次,著名的书画家、后来的中央工艺美院院长陈叔亮看到他写的篆文,大加赞赏,韩美林高兴之余,打算回家把儿时从土地庙里捡到的书拿给艺术家们看看,结果这些书早已被奶奶拆开给弟弟订练习本,一本也不剩了。

十二岁的小兵韩美林

韩美林因此大病了一场,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对他来说,这几本书早已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他说:“虽然我不理解它,不懂它,可是我不能没有它。”他伤心欲绝到“二十五年我没写篆字,二十五年我没有看过一本篆书,二十五年更没有刻过一块印!”

可是,命运往往十分奇妙,不经意间,韩美林先生与这几本书再次不期而遇。

那是在1972年年底,受“文革”波及的韩美林先生刚刚出狱,由于腿部严重受伤,加上出狱后身体很弱,他回到上海母亲家中养病。有一天,他带着两个侄子去逛街,在古旧书店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看到了六七岁起就熟悉的那四个大字“六书分类”。“我激动得直哆嗦,让服务员赶快拿过来,急不可待地还没翻一页就浑身发冷、发抖,趴在书上痛哭起来……我甩掉两个拐杖将书用劲儿抱在怀里不撒手,顾不上人前人后怎么看我,这时我在人间释放不了的错综万千的感情,全部一股脑儿地倾泻在怀里的这些书上……”

怀着激动的心情,韩美林先生立刻就买下了这些书。与这些分离三十余年的老朋友重逢之后,他又开始无忧无虑地继续写篆书、研究书法了。

韩美林先生的宝贝书籍

启功提议动笔

季羡林命名“天书”

后来,韩美林先生的兴趣又扩大到甲骨、汉简、岩画、古陶文和一些符号、记号,他深切关注到了这些文字符号在指代含义之外的,最纯粹的形象、结构之美。

他一直强调:“我研究书法是为了画画。所以我的取向就不能同于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我偏于形象的摄取。”他对于古文字,尤其是至今无法释读的古文字有极强的兴趣,每当通过古籍、岩画、陶瓷等各种途径遇到这类古文字,他都会将它们在自己的素描本中仔细描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深厚的积累,这些古文字也成为了“天书”的素材来源。

为了收集更多的古文字,韩美林先生甚至跑到古窑址里收集破碎的陶瓷片,“看到别人不要的我就要”,他从各处收集的古文字符号连古文字专家都不太认得,它们古怪、奥秘、奇幻甚至诡谲,其中真正的含意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是韩美林先生却情有独钟,形容这些文字“漂亮,就是不会说话,是‘聋哑美人’,为什么就不把人家当成‘人’看呢?”他不忍心看着这些文字彻底湮没于历史中,而且他认为,这些古文字漂亮得恰到好处,结构、重心都十分和谐,充分体现着古人的造字智慧和美学观念,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有很好的启发。

三十多年下来,韩美林先生搜罗到的古文字竟达三万之多,对这些“无家可归”“无祖可考”的文字符号遗存,经常记挂于心:“这些不知何年何月尚未定夺的文化,若不能展现在世界面前是多么多么大的遗憾?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古文字学的事,是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结构学……诸多学科面对的巨大财富。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它也是世界人民的瑰宝。若让它永远‘废而不用’的话,对世界文化一定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韩美林先生的“天书”手稿本

有一次,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看到韩美林先生的构思本,本子上除了画之外,其中的间空全部都是他平时记录的不知音、不知意、只存形的古文字和岩画,启功先生惊叹道“你这是在办‘收容所’呀!”在启功先生的建议下,韩美林先生开始着手把这些文字符号从绘画的角度写下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特意为它们命名,说:“既然人间不知道它们的含义,只有上天知道,那就叫‘天书’吧。”不知不觉,韩美林先生就写出了四本《天书》,他说,第五本也要开始写了。韩美林先生的好友,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称之为“中国书法史和艺术史前所未有的作品”。

启功先生与韩美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与韩美林先生讨论“天书”

韩美林先生创作“天书”,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里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他追求的是视觉舒服的古文化感觉。他说:“中国的汉字无尽,是写不完的,它从美学上来讲就存在着很大的价值,所以为什么外国人也喜欢。英文顶多26个字母,日本也都是用的汉字,只有几十个日本字。但是汉字是无限的。”他认为汉字能够教给画家“概括”的能力,“天书”把人领到“概括”的大艺术、大手笔、大气派里

韩美林先生创作“天书”

不似之似美之美

韩美林先生说,写天书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写一个字比我画画还慢,我画画很快的”,这是因为画画可以随心所欲,而写字必须“写得规矩一点,不能乱造,这结构都是有来头的”,不能有随意创作的成分。

而在这种严谨之中,也有韩美林先生精心的设计。“天书”作品往往字字分明,合在一起又能够产生整体的和谐感。创作时,韩美林先生有着独具创意的构思,例如,他受到狂草的影响,通过一些墨点把字和字碰起来,使之产生美感和装饰性,似字、似画、似音乐、又似舞蹈

韩美林先生创作“天书”

韩美林先生认为,一个中国的画家若想走向世界,必定要走民族的、现代的道路,因此他以几十年艺术生涯中对“美”的深度理解,将古人所创造的文化,通过现代审美意识进行新的创造。“天书”之源头在上古,其形式、理念又与当代艺术相通。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为“天书”题诗:“仓颉造字鬼夜哭,美林天书神灵服。不似之似美之美,人间能得几回读?”道出了“天书”的蔚然大观。

通过日复一日的钻研、揣摩和实践,韩美林先生真正进入了一种顿悟的“感觉世界”。“就是那些不像马的马,不像羊的羊,和介于文字和图画的形象,丰富了我和充实了我,直到这黄昏之年,我的创作力仍然涌动而新颖。我的作品目前都在变化和提高,总感到我的艺术尚未开始。少年时代积累的奇文怪字、牛头马面,这时都成了我创作的坚实后方。用不尽的形象,时时在心中跳跃。我画一千头牛、一万匹马也不重样…… 我艺术的春天根本就没有过去。”

除了古文字以外,韩美林先生还热衷于民间艺术,像剪纸、土陶、年画、戏曲、服饰……不一而足。他一生的创作形式多样,对布、木、石、陶、瓷、草、刻、雕、印、染、铸等诸多门类都有广泛涉猎。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3月20日,“纳天为书——韩美林天书艺术故宫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楼展厅进行展出,此时“天书”早已不再停留于平面书籍,而是拓展至水墨、陶瓷、紫砂、印染、木雕、铁艺等各个领域,在不同的材料与媒介中,古文字符号都展现出了巨大的艺术可塑性与震撼人心的魅力

韩美林先生天书艺术故宫展场景

韩美林先生的“天书”刻盘作品

不是潮玩,是玩潮

“天书”的设计和应用并没有止步于书本和展览,韩美林先生将天书文字融入文创产品,取得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成就,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市场的碰撞。

韩美林先生说,在创作初期的朦胧阶段,他光知道这些文字符号很美,还没有考虑过大面积地使用,后来却发现这些带有形式美感的符号完全适用于我们生活日常方方面面的装饰场合,无论手表、汽车、衣服、口罩、茶杯、围巾……都可以印上天书图案,“天书IP”如今已经风靡世界,得到了来自国内、国际的关注和追捧。

“天书IP”的开发体现了韩美林先生的时代理念。汉字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对于中国现代设计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天书IP”的开发正是对民族语汇、本土文化符号发掘的巨大贡献。韩美林先生认为,“天书”是古智慧、古字源,是世界遗产,几千年来不落后,仍然时尚而前卫。“天书”正是因其“有根据的古老”所以受到来自全世界的尊重和欢迎,与此同时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上运用现代性的手法,把书画里的干湿浓淡、顿挫放进“天书”创作中,又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

“天书”与劳力士表的结合

因此,韩美林先生说,加入了天书元素的文创产品不是“潮玩”,而是“玩潮”。他说:“要跟时代走,别跟着潮流走,潮会退的,时代是永恒的……真正的画家他不计较这个钱、名利的,他就埋头、低头拉车,说不准一抬头就很时髦了,到了世界上去了。”

漫长的岁月埋葬了不可胜数的人事物,许多古文字和它们所承载的意义也就此被消磨、被遗忘。韩美林先生选择逆流而上,将这些神秘而美丽、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文字自历史中重新拾起。这不仅是一份大浪淘沙的记录,更是一份千淘万漉的传承,透过韩美林先生的作品,我们有幸重新认识中国文字的独特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