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全球观察:瞰县域丨甘肃静宁:山地苹果映红产业振兴路

央广网兰州10月9日消息(见习记者 李红军 通讯员 马丽丽)金秋十月,正是甘肃省静宁县苹果采摘收获的季节,该县雷大镇黎沟村果农黎兴旺的17亩苹果喜获丰收。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诱人的果香,黎兴旺正忙着采摘装箱,丰收的苹果给他带来了喜人的收入。


(资料图片)

“我种苹果大概十年了,一直在学习,不断地摸索。今年苹果丰收了,价钱也可以,70毫米的起步以5.6元的价格预订。”黎兴旺说。

果农黎兴旺正在采摘苹果(央广网发 马丽丽 摄)

近年来,静宁县雷大镇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以“打造山地苹果基地、建设优质果品大镇”为目标,通过大力实施科学管理提质、新型主体带动、深度融合增效“三大工程”,广泛吸纳果农自己种、在外务工青年回家种、返乡创业人员承包种、企业大户带头种,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品牌强镇的新路子,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苹果订上好价钱,广大果农笑开颜。黎兴旺的苹果之所以能订个好价钱,这与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山地苹果,深受大众喜爱。因此,我连续三年坚持使用发酵羊粪肥料,使用农家肥苹果长得好,价格高,十来亩苹果,大概能卖30来万吧!”黎兴旺说。

好果不愁卖、也不愁销,今年是四川客商李传贵来到雷大镇收购苹果的第七个年头,雷大镇山地苹果的硬度好、海拔高、耐储存等特点,是他选择在雷大镇及周边收购苹果的主要原因。“今天装了200多箱,这边的果子有甜度,有脆度,耐储存,深受消费者喜爱。”李传贵说。

雷喜劝、雷建华是陈局村的年轻果农代表。雷喜劝承包了村里30多亩果园,他凭借不怕吃苦的拼劲,种植的苹果个个色泽艳丽,长势喜人。

雷喜劝查看苹果着色情况(央广网发 马丽丽 摄)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看到我们村苹果种得好,就回来利用3年时间承包了30多亩地种苹果,今年按目前的收购价能卖20多万元。”雷喜劝说,“现在村里大多是年龄偏大的人种地,慢慢就种不动了,以后我想多承包些果园,扩大规模、连片种植,既便于管理,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站在陈局村的山头,看着漫山遍野的红苹果,曾经的荒山地变成今天的致富园,雷建华内心激动万分。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的他,怀着对静宁苹果产业的热爱,于2015年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家庭农场,修建苹果冷藏保鲜库,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已步入正轨,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我曾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那时候,我一直关注家乡的苹果产业。后来返乡流转土地223亩,建成山地乔化密植型短枝红富士果园,目前果树长势良好,全部进入盛果期。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每年收入将近200万元。”雷建华说。

在雷大镇谢吕村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苹果种植基地,1600亩果树一眼望不到头,从高空俯瞰果园,犹如层层飘逸的绿带,映射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活力。该基地引进成纪1号、维纳斯黄金、瑞雪等新优品种,集中连片示范效应明显。

雷大镇1600亩果园示范基地(央广网发 马丽丽 摄)

“我们采取院企合作、有机种植、分块包干和‘龙头企业+合作社+技术部门+农户’的经营模式,联合合作社16个,吸纳农户126户,采用订单农业、技术指导、配股资金分红、提供就业岗位、果品包销等方式带动农户致富,同时为村上提供就业岗位235个。”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靳鹏飞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为了让产业链条更长,经济收益更广,雷大镇不断创新果业发展模式,拓展果业发展新思路。通过落实拉枝修剪、病虫害防治、增施有机肥、技术培训、机制创新、抓点示范等措施,全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雷大镇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评为“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全镇现有果园面积5.04万亩,2021年果品总产量6.15万吨,产值3.2亿元,全镇人均果品收入1.2万元。苹果产业已成为雷大镇社会经济的‘压舱石’‘定盘星’,雷大山地苹果品牌成为静宁苹果‘产业链’建设中的一张响亮名片。”雷大镇镇长刘红霞说。

近年来,为推动静宁苹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既不触碰土地红线,又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2021年静宁全县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7300元以上,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全县挂果园面积达到68万亩,产量85.6万吨,产值48.6亿元。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成本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