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焦点信息:胜利油田:科技创新的“胜利”突破

创新赢得胜利。

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资料图)

两项技术分获国家发明专利金银奖;

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战略性突破;

全节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

一年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强力支撑。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牛栓文表示,作为中央企业,胜利油田必须勇担“国家队”职责,持续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和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增强持续效益稳产能力,助力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开辟找油新路径

8月27日,中国石化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三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也是我国首个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

这一消息让胜利油田再次成为“网红”。从初探页岩油,到取得战略突破,胜利油田十年磨一剑。“以前就知道页岩里面有油,但苦于没有理论认识的突破和支撑,很难实现有效勘探开发。” 胜利油田高级专家王学军说。 与其他类型页岩油不同,胜利济阳页岩油埋藏深、成熟度低、流动性差,在国际上没有成功勘探开发的先例。要想取得突破,首先要从地质理论认识上突破。面对一系列难题,油田一体化运行,采用大兵团联合作战模式,对济阳坳陷断陷湖盆泥页岩的“含油性、储集性、可动性和可压性”进行研究。王学军说,“四性”研究意义深远,含油性代表有没有页岩油,储集性代表有多少页岩油,可动性代表页岩油是否可流动,可压性代表泥页岩是否可压裂。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胜利油田破解了陆相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难题,不仅“解放了”胜利济阳页岩油,更照亮了我国东部以新生代为主的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前景。

非常规油藏让人眼睛一亮,常规油藏依然“楚楚动人”。

2022年,胜利油田对济阳坳陷深层的“大剖面”深化研究,总长2119千米的14条剖面线地震资料,绘就胜利东部油区“千里江山图”。“大剖面”研究体现的是胜利人向深层和全探区寻求突破的决心。剖面线五横九纵,描绘出济阳坳陷深部的潜力和方向。中国石化首席专家王延光介绍,20年前,胜利探区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大富油凹陷,主力凹陷之外的区域成了勘探空白区。如今,科研人员通过大剖面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地质认识:勘探空白区也是勘探潜力区,小凹陷也有勘探潜力;层系上要从中浅层向深层转变,区域上要从富油凹陷向全探区转变。

认识的深化,全节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支撑,胜利油田的勘探犹如有了一双慧眼。

2022年初,莱深斜2井在孔二段首获油气流,证实了济阳深层还有一套新的含油气系统。胜利西部,科研人员破解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深层难题,在7000多米超深层获得稳定油气流,大大拓展了勘探空间,预计资源规模12亿吨。

挑战开发新极限

埕岛油田22F平台,作为胜利油田投产的第一个海上化学驱“试验田”,在实施化学驱一年后,日产量由800多吨上升到1000吨,综合含水下降2.4个百分点。

长期研究化学驱的专家姜祖明介绍,埕岛油田储量有2亿多吨,实施化学驱后,采收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多产2000万吨原油。从陆地到海洋,油田化学驱技术实现跨越。支撑跨越的是化学驱技术的自主创新。经过多年探索,胜利油田化学驱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陆上化学驱方法。在此基础上,着眼海上油田增产稳产,经过持续攻关,成功解决了化学驱配方设计、采出水配注、海上采油平台空间等影响海上化学驱实施的关键问题。

姜祖明告诉记者,胜利油田化学驱创新团队发明的驱油剂及相关技术,可使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经济有效期延长10年。2022年,化学驱技术年增油可达115万吨,到2035年,年增油将达200万吨。在化学驱技术“显威”的同时,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也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功效。随着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源源不断注入,地下岩石孔隙中的石油被驱替出来,二氧化碳也被永久滞留在地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勇说。2021年,国内首个百万吨级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项目在胜利油田启动。杨勇介绍,该项目是目前国际上注入压力最高、采出气处理难度最大的工程,其建设规模、技术难度均达到世界级水平。千难万难,有了先进技术就不难。科研人员创新采用气水交替一体化注入技术,成功突破了防腐防冻的技术瓶颈;针对性创新研发国内首台(套)全密闭高效注入系列装备,让一系列难题不再难。

2022年8月25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投产。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张世明说,示范工程覆盖2500多万吨地质储量,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将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以上,年增产原油20余万吨。

如今,胜利油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小小微生物有着大作用,用来驱油,年增油能力达18万吨,“十四五”末将达30万吨以上;用来净化采出水,净化后的水可作为景观用水。老油田地层能量不足,他们创新压驱开发技术,提能量、增产能,累计增油30多万吨……

打开发展新空间

梳理64项关键核心技术难点清单,面向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广发“英雄帖”,求解“卡脖子”难题。

一时间,胜利油田推进开放创新的新举措在系统内外引起不小的反响。

2022年7月初,油田6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分别被北京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山东大学等院校的6个团队成功“揭榜”。

“双方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技术迭代升级,解决更多‘卡脖子’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表示,双方将围绕提高采收率、CCUS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油田地震资料成像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胜利油田科技部副经理王锋告诉记者,历经60多年勘探开发,油田勘探开发的对象更复杂、难度更大,更加需要“独门绝技”,仅靠单打独斗已经难以达到目的,只有用开放的思维,把最好的资源整合到“端牢能源饭碗”的大平台上,聚智聚力攻难关,才能打开发展的新空间。

8月14日,胜利油田与北京大学开展技术交流;8月16日,与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18日,与新疆油田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胜利油田对外合作交流的密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全方位加大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共建共享人才资源、实验资源、创新成果。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胜利油田加大社会化柔性引才力度,打破单位界限,推行跨系统、跨单位协同创新。近2万名干部员工走出油田,到兄弟油田提供管理、技术服务,同时,带回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如今的胜利油田,为打开发展新空间蓄能,不仅仅体现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在业务领域也迈开了新步伐。“作为传统能源企业,‘端牢能源饭碗’必须在巩固油气勘探开发传统优势的同时,打开发展新空间,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牛栓文表示。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聚焦打开发展新空间的各项举措持续发力。统筹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完善以压缩气体储能为主的深地空间一体化利用、以“源网荷储”为主的智慧能源管控等技术体系。“十四五”末,胜利油田年发绿电37亿千瓦时,直接用能中新能源占比达到40%。加快智能油田研发中心2个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申报;谋划CCUS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山东省油田智能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依靠信息技术支撑油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标签: 中国石化 个百分点 核心技术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