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当前热闻】数说中国故事|创新:是什么吸引近50万游客涌入这个小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云听客户端携手打造的融媒体特别报道《数说中国故事》,9月19日正式开播。节目通过每期5-6分钟的短音频,围绕典型、关键数据“小故事讲大成就”,力图通过十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折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成就,让听众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享受一场悦耳动听的中国经济“声音盛宴”。本期推出创新篇,讲述“国之重器”、重大创新成果全球瞩目。

AI主播讲故事——


(资料图片)

1天涌入近50万游客,小镇爆满背后的“震撼力”

今天的小故事发生在海南文昌市龙楼镇。

2022年7月24日,这个小镇一下涌入近50万名游客,出现了“一房难求”“一桌难订”的爆满情况。

原来,我国著名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就坐落在这里。这一天的14点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这个发射场成功点火发射。许多游客奔波上千公里来到这里,感觉太值了。他们亲眼见证了“国之重器”升空时的巨大震撼力!

近年来,国内掀起的航天旅游热潮,反映出我国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自主创新快速发展,深入人心。

大数据新呈现——

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2021年达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国之重器”、重大创新成果全球瞩目。

记者:“在太空中,中国空间站里的种子长势良好。”

专家:“大约在神舟十四乘组返回前,进行植物样品的收获工作。”

问天实验舱里的植物长势喜人,中国空间站实验进展顺利。从神舟十号对接天宫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对接天宫二号,从神舟十三号开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再到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三名航天员将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任务,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空间站建设一次次刷新“创新高度”。作为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活动,载人航天的科技成果不断被应用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许多领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种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

航天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世界赞叹,令国人自豪,是“国之重器”、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缩影。它们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意义重大。

潜航员:“亲爱的观众们,海底、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这是来自万米深海的中国人的声音!当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处成功坐底时,潜航员发出了感叹。“奋斗者”号更新了人类对深海尤其是海斗深渊的理解和认识,更引领了我国深海高科技产业的研发与发展。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背后是巨大的研发投入支撑。从数字看,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不管他们是搞基础研究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创新的,还是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等等,我们都要在资源配置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从事科技创新。”王志刚说。

创新无止境,改革不停步。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成为各项改革中的重要领域,始终走在前列。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我们的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各类创新人才的创造力竞相迸发。侯建国介绍:“为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实施了特聘研究岗位制度,给予这些科学家相对稳定的支持。设立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支持计划,鼓励拔尖青年人才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开展‘从0到1’的原创研究。”

十年来,中国科技铸就大国工程,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中国天眼,都是世界上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十年来,中国科技助力先进制造,5G通信、北斗导航、先进核能、特高压输电,都是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十年来,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新兴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探索未知,逐梦“星辰大海”,我们一直在创新进取的路上!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总监制:赵嘉岭、张显峰

监制:陈爱海、张昊

策划:韩志峰、易珏、郑琳、王璐琦

制作人:李昱莹

撰稿:王思远、张慧娟、唐婧、吕红桥、焦浩

播音:张鸿昊、马晓勇、杨富江

视觉设计:张赛垚

后期制作:温颖

标签: 载人航天 基础研究 中国空间站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