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天天速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福建将大力培育八类特优产业

茶业是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图为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央广网记者 童正忠 摄)


(资料图片)

为加快推进福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日前,福建省政府发出通知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

《方案》强调,要立足福建省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要求,发展特色优势农林产品,大力培育八类特色优势产业:

蔬菜产业。重点在闽江口以南冬春蔬菜优势区域,扩大冬春高优茄果类、瓜类、叶菜类蔬菜种植面积,在鹫峰山、戴云山脉等中高海拔山区,大力发展夏秋高山蔬菜。突出发展设施蔬菜,扶持蔬菜主产县建设达到省定标准的高标准钢架温室大棚。

水果产业。优化果树品种结构,调整非适宜区果树面积,引导果农适地适栽,引导主栽果类向适宜、最适宜栽培区集中。闽南、闽东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晚熟柑橘、晚熟龙眼、晚熟荔枝、优质白肉枇杷等,闽西北及闽东南山区,重点发展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甜橙、早熟杂柑、早熟梨、桃等。因地制宜发展百香果、蓝莓、猕猴桃等特色鲜食果类品种。

茶叶产业。统筹做好“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大力推广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春闺等高香型、制优率高、适制性好的优良品种,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线等;坚持生态优先,推广茶园绿色防控、土壤环境优化技术,生态茶园面积占比超过80%;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茶日、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等平台,充分展示闽茶文化,讲好闽茶故事。

食用菌产业。推广一批提质增效食用菌生产栽培技术,培育一批菌包集中生产供应中心,新建(扩)一批工厂化食用菌项目,推动一批传统菇棚标准化设施改造,发展一批食用菌专业村镇,打造一批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一产产值亿元以上大县达50个,专业村镇150个以上,工厂化食用菌栽培产量占比提高到30%。

畜禽产业。推进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向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重点支持发展单点适度规模养殖,引导养殖场因地制宜改造提升,支持建设多层养殖设施建筑,示范推广水禽无水面饲养等技术。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现代畜禽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稳定生猪生产,做优做强南平、三明、龙岩主产区,提升福州、厦门、泉州主销区,稳定漳州、莆田、宁德、平潭产销平衡区。加快发展地方特色家禽,扩大优质牛羊兔生产,提升黄羽肉鸡、水禽、草食动物和蛋禽比例。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基础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持续推进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建设,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到2025年,生猪规模化率达95%以上,主要畜禽规模化率达90%以上,猪肉保持基本自给、禽肉自给有余、禽蛋自给率达90%以上。

渔业产业。实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将传统养殖渔排升级为塑胶养殖渔排或深水大网箱。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治理养殖尾水,规模以上养殖主体尾水全面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持续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发展稻(莲)渔综合种养。发展壮大远洋渔业,鼓励发展大洋性渔业,拓展过洋性渔业,加强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建设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完善省内远洋渔业基地布局。推进渔港新建改造提升,全省新建、改造提升和整治维护一批渔港。积极拓展渔港经济区功能内涵,延伸发展捕捞生产、卸港交易、加工运销、补给休闲等海洋渔业经济产业链。

林业产业。推进优质森林资源培育和科学利用,加快丰产竹林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笋竹精深加工企业。大力推动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木本油茶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扶持一批示范基地建设。

花卉产业。大力发展设施花卉,持续推进品种创新,着力推进花卉产业与观光旅游、休闲康养、文创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花卉苗木产业提质增效。

标签: 持续推进 远洋渔业 畜禽产业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