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泾县广袤的农村,“一村一品”奏响了丰收的乡村“振兴曲”。
在昌桥乡新垅村,种植香菇的温棚随处可见,村民们穿梭其中,采摘、挑拣、搬运,一派繁忙景象。
如何立足资源优势,选准和发展特色产业,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胡国友、焦红珠夫妻二人在朋友介绍下,了解到香菇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且收益颇佳,于是两人商讨了一番,决定尝试香菇种植。胡国友说:“香菇种植虽然简单,但是温度和湿度要求高,控温控湿是关键。”经过几年的尝试、摸索,夫妻二人逐渐掌握到了香菇种植的要领。
2012年,胡国友的香菇种植规模扩大至八个大棚、占地十几亩。“我从油坊买来茶籽壳,回家后用水浸泡,等它们吸饱水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加入木屑、麦麸和石膏做成一个个菌棒,然后植入香菇菌种,就可以进行培育了。”备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夫妻二人忙得是不亦乐乎。
据胡国友介绍,每年1至2月份是香菇开始培育菌棒的时候,接种后的菌袋提前经过暴晒,堆放在撒施石灰的菇棚内,菌袋呈“井”字形堆放。5月上旬下地催蕾,5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是香菇出菇期,因为出菇时间的不同,香菇种类分为春菇,夏菇,冬菇。如今,胡国友的香菇大棚一亩地30000棒,一棒可采1.5斤,亩产量约40000斤,一年收益约20万元。通过发展香菇栽培,既带动了村民就业,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七月盛夏,风里夹裹着醉人的香甜吹向大地。在榔桥镇河西村夹梅岭黄桃园里,浓郁的桃香沁人心脾,黄澄澄、胖乎乎的黄桃挂满了枝头,将树枝压弯了腰。
看着这些“金色”果子,种植户文春林乐开了花,嘴角止不住地上扬,“我从2017年开始种植蟠桃树,今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2020年,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支持和镇村干部的鼓励下,我主动学习嫁接技术,将桃园里的桃树大部分重新嫁接成黄桃、黄毛蟠桃和黄油蟠桃,种植面积近25亩。”
一人多高的桃树上,挂满了入住“金纸屋”的黄桃,透过包裹在外面的纸袋缝隙,一只只黄桃探出了“侧脸”,露出惹人喜爱的嫩黄色。据文春林介绍,桃子套袋以后,提升了果实外观品质,促使果实成熟均匀一致,同时还能减轻病虫危害,提高好果率。
摘下一颗,咬上一口,丰沛香甜的汁水在唇齿间充盈,成为炎炎夏日里不可多得的水果佳品。看着满枝的黄桃和可观的收入,文春林眼神里闪烁着收获的喜悦。“在镇农技人员手把手技术指导下,嫁接的桃树成功开花结果,今年桃园更是大丰收,预估产量约15000斤。”
如今,丰收的桃园让文春林越干越起劲儿,河西村也通过种植黄桃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的乡村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