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前一天,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迎来了新的监管办法,这是今年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落地的一个前奏,随着后续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成立,整个产业将迎来大变局。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一张网”建设提速的同时,诸多挑战待解决。在近日的城市燃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上,业内人士认为应考虑油气管网运营机制的变化,从准入、价格等多方面统筹研究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商业运营模式。
油气管网改革加速落地
按照油气体制改革任务要求,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油气管网设施,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和支持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平接入,逐步实现油气资源在不同管网设施间的灵活调配;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当对输送、储存、气化、装卸、转运等运营业务实行独立核算,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进油气管网设施独立运营,实现和其他油气业务的分离。
今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据了解,一直以来油气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主要集中于少数大型央企。截至2018年底,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共有油气主干管道9.6万公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分别占63%、31%、6%。同时,全国省级干线管网2.5万公里,三大石油公司与其他主体各占50%。此外,我国累计建成LNG接收站20座,地下储气库26座中属于社会资源投资的仅港华金坛储气库一座。
“油气改革的关键点是运销分离,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的动机问题。”新奥能源贸易集团国内贸易群副总经理高光在研讨会上表示,和电网不同,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不买卖气,唯一收入来源是管输费用,运得越多、管输费就越多。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丹也认为,中国天然气市场最重要的是供应商太少,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成立有助于促使更多供应商出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改革。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刘贺明指出,当前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即将成立,对城市配置成本进行监管,城市燃气行业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诸多挑战待解决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发展迅速,2018年消费总量达到2803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燃气消费量占比达到50%。而且,进口量也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已攀升至45%。综合国内外多家咨询机构研究结论,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达到3300亿方,2025年增至4500亿方,2030年增至5500亿方。
“天然气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管道、储气设施建设还是短板,互联互通程度不够,上中下游缺乏统筹等问题,完备的储气设施、调峰体系建设及顺畅的运作必不可少。”刘贺明称。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储气库的有效工作气量为93亿立方米,仅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5%,远低于世界12%的平均水平。而我国天然气管道密度仅为美国的1/6、法国的1/10、德国的1/15。
在此之下,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储气调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安排。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学军介绍说,作为解决近期气荒的有效途径,在去年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今年又下达了89项重点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任务,其中41项是需要在2019年投产,23项在2020年建成。全国“一张网”的天然气储运格局正在形成,现在全力推进的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与将来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是高度融合的。
根据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到2020年,供气企业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助理迟国敬在研讨会上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无论是供气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和城镇燃气企业,要完成国家制定的2020年储气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燃气、港华燃气、长春燃气等多家燃气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储气库项目需要合适的地质构造,选址困难,建设难度大,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储气价格尚未形成,导致效益低,企业面临投资热情受到极大冲击。
统筹研究商业运营模式
王学军认为,需要与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以及运营机制的研究相结合,统筹考虑互联互通工程以及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建设标准、费用分担、运价定价、收益分成、计量方式等问题。
据港华燃气高级副总裁朱健颖介绍,今年金坛储气库储气量将达到1.6亿立方米,冬季供气能力将达到8000万立方米左右。目前除了内部的互联互通,正在研究依托国家管网,推进区域性的互联互通,实现“长三通”的构想。此外,探索多种商业化经营模式,包括开展进口LNG、储气空间租赁等业务,同时正在携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积极研究储气库标准化产品,力争早日投放到市场,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谢丹坦言,油气管网改革对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肯定影响很大,但“我们也在做一些调整,比如经营储气库、接收站都是未来转型的方向。”中石化正在研究探讨以储气库为试点,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储气库富余容量进行交易,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储气库的独立商业运作。他认为,目前我国储气库大都与管道资产捆绑经营,因此储气库独立的商业运作是解决目前我国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的关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