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武陵天路” 通了 黔张常铁路正式通车

12月26日,群峰叠翠、溪谷纵横的武陵山区,年近九旬的王满满坐着轮椅,一大早就守在张家界桑植站前坪。

王满满在等远方驶来的一趟列车——这一天,黔张常铁路正式通车。当“和谐号”动车平稳驶入桑植站,国家级贫困县桑植,由此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这条铁路,承载着王满满的期盼,更承载着千千万万“武陵山人”的梦想。

这是黔张常铁路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境内的西湖冲特大桥(6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丁洋 摄)

12月26日,一趟列车从张家界西站出发。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2007年12月28日,《经济参考报》记者深入山区调研,采写报道《湘、渝、鄂边区10县区翘首盼“天路”》。12年后,文中呼吁的“天路”通了——途径三省五市州的黔张常铁路,宛若武陵大山里腾飞的蛟龙,结束了湘、鄂、渝边区的铁路空白。

通车:湘鄂渝边区告别铁路“空洞”时代

蓝白相间的“和谐号”飞驰在黔张常铁路上。从长沙前往张家界的C8052次动车座无虚席,一路欢歌笑语。

5号车厢里,53岁的乘客罗先生拿出手机拍照。“以前每个月回湘西龙山县老家,都要坐六七个小时大巴,摇摇晃晃,现在只要两个多小时了。”

12月26日上午,张家界西站广场,老人们拄着拐杖,孩子坐在推车里,青年男女穿上喜庆的民族服饰,目光朝着同一个方向。

这条铁路,人们盼了许久——

一头是蓬勃发展的成渝经济圈,另一头是活力无限的长株潭城市群,中间数万平方公里,却是层峦叠嶂的武陵大山,和困于其间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贫困县。

这里风光旖旎,却养在深闺;这里民俗盎然,却少人问津;这里物产丰富,却难成产业……一位扶贫干部说,因为交通不便,一些来投资的外地企业坚持多年后只能黯然撤厂,外面资本进不来,本地产品也销不出。

贯穿于武陵大山里的黔张常铁路,将为改变这一切注入澎湃的力量。

它西起重庆黔江区,向东经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来凤县,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张家界市桑植县、永定区,终至常德市。

全长330余公里的铁路共设9座客运站,运营时速200公里,以长沙至张家界为例,当天即可往返。

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摆脱了铁路“空洞区”的历史,给山区人民带来福音。

攻关:解决世界性难题

2016年夏天,在湖北来凤县和咸丰县交界处一座高山上,负责黔张常铁路勘察设计的团队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溶洞,深不见底,一片漆黑。

中铁一院高级工程师朵生君和几位同事壮起胆子踏入黑暗中。“几个人挤在一起,动都不敢动,阴风阵阵,浑身透凉。”

只有摸清了洞底情况,才能科学设计线路。他们特制一架50余米的长梯,举着火把和手电筒下洞,勘测出一个长140余米、高70米的巨型溶洞。

为了将溶洞填充以承受火车通车压力,施工团队向其中注入了近30万方水泥浆和洞碴。

黔张常铁路开工以来,共遇大小溶洞600多个。这还只是个缩影——

武陵山片区奇山秀水世间罕见,有喀斯特地貌的张家界成为电影《阿凡达》取景地,惊艳海内外。然而,神秘奇绝的自然风景,却正是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这条铁路超过80%穿行于中、低山区,不良地质现象多,地形陡峭,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岩溶、滑坡、崩塌、危岩落石等风险。

更重要的是,它沿途还有森林公园、大鲵自然保护区等对生态保护要求极高的区域。最终,黔张常铁路以“拔高线位、沿沟谷(河)边选线、隧道多设人字坡”等科学理念,从源头上最大程度规避了工程风险。

这条铁路在喀斯特地貌的通行长度达142.78公里,占总长42.5%;新建隧道100座,超过总长一半;架设桥梁190座,还穿越30多条暗河、10多处高压富水大断裂……

“它刷新了我国岩溶地区高标准铁路建设的纪录,成功解决了岩溶地区修铁路的世界性难题。”黔张常铁路总设计师、中铁一院高级工程师刘廷玺说。

希望:武陵山区走上发展“快车道”

最近,桑植县白石村村民们准备“重操旧业”,盘算着种萝卜了。

前几年,香脆可口的白石村萝卜颇受欢迎,高峰期种了一千多亩。可交通闭塞造成市场打不开,直至几乎无人耕种。

“动车通了,老百姓思路也活了。除了萝卜,还有慈利的柑橘、永定的黄桃……”张家界市扶贫办副主任刘勇掰着指头,细数藏在武陵山深处的山货。

武陵山片区许多地方已经吃上“旅游饭”。2019年1至11月,张家界接待旅游总人数5197.7万人次。黔张常铁路将为红火的旅游人气,再添一把“新柴”。

12月26日,长沙开往咸丰的C8052次列车停靠在长沙火车站。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铁路拉来了游客,也拉来了投资。“我们和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前缘交通距离更近,对于投资商和企业的吸引力会增大。”张家界投资促进事务中心主任郁双菊信心满满。

年关将至,在外务工的人们陆续返乡。桑植县青龙村原村支书刘文全很欣喜,“盼了多年,今年火车能带着漂泊的人回家过年了。”

此情此景,让《经济参考报》记者不禁回想起当年采写《湘、渝、鄂边区10县区翘首盼“天路”》,曾见到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风闻有铁路部门专家来武陵山区调研修建铁路的可行性,城乡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谈论修铁路;人们为了感动可能从自家门前经过的专家,敞开宅门、铺面,自发地用收录机、CD机反复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希望借此感动专家,促请国家尽快把铁路修起来……

参与黔张常铁路建设的高级工程师边江,回想起2009年第一次踏足武陵山片区的情景:当勘察设计团队的汽车开进湘西州龙山县,道路两旁,老百姓们竟放起鞭炮一路相迎。

“那是山区人民的铁路梦。如今,这个梦圆了。”边江说。

链接:湘、渝、鄂边区10县区翘首盼“天路”

(原载于2007年12月28日《经济参考报》第8版“经参视角”专栏)

记者 苏晓洲

12年前《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与日前新华社通车报道相映成趣

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边区虽然区位上承接中西部,但交通条件至今仍形同“盲肠”。记者日前在这一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湖南省桑植县采访时,亲眼见证当地各族群众深受交通环境制约经济发展之苦,对国家尽快启动铁路建设的期待空前强烈。

铁路“空洞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

湖南省、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历史上是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二、六军团的革命根据地。但这一区域内的湖南省桑植县、龙山县、武陵源区,湖北省的鹤峰县、来凤县和重庆市的秀山县等10个县区,眼下却有大片土地构成了一个面积约10.14万平方公里的铁路网“空洞区”。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桑植县,位于这个“空洞区”的核心。此地群山苍莽,峡谷幽深,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记者乘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张桑公路”,从张家界市永定区赶赴桑植县城,走了3个多小时。当地人告诉记者,桑植县不通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乡、村、组路网稀疏,从桑植县很多乡镇赶到最近的火车站———永定区乘火车,要先在长途汽车上摇晃10来个小时。

在桑植农村很多集市,记者看到各种水果、山货堆积如山,很多都是大城市里能卖高价的绿色甚至有机农产品。但山民们叹息说,运不出去,物产再丰富,也卖不了几个钱。像味甜多汁的水晶梨,在大城市能卖3元/斤。但积压在当地,集中上市季节连1块钱3斤都卖不动。

交通不便催生绝对贫困

为了改善桑植县交通环境,从地方政府到社会,都出了大力。如在桑植县对口扶贫的湖南省军区,先后为桑植修路57公里,架设桥梁3座。桑植县政府也千方百计筹措经费,修路、架桥。洪家关镇政府负责人说,随着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桑植老百姓过去骡马运输,男女老少上学、赶集要涉水过河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但桑植县县委书记何其雄说起交通环境,仍然心急如焚:桑植县总面积达3474平方公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有草场面积176万亩,森林面积更大,是全国三大自然“中药库”之一;水能资源蕴藏量达到48万千瓦;全县铁矿储量达3.5亿吨,煤炭1.4亿吨,石煤8亿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县天然气储量高达2000亿立方米,铝土矿达1000万吨以上,但开发利用全部受制于没有国道、高速公路特别是铁路这一瓶颈。”何其雄说。

桑植县境内,有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亚洲第一洞”九天洞,有恐龙始祖芙蓉恐龙遗迹,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等6大旅游品牌。但桑植县县委常委郭铁军很痛心地告诉记者,没有铁路等交通骨干网络覆盖,桑植资源出不去,游客进不来,虽然捧着自然资源“金饭碗”,但到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732元,县财政收入仅6828万元,全县有占总人口数约1/4的12.6万人,生活在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水平线以下。

专家查勘满城百姓自发放《天路》

以桑植县为代表,湘、渝、鄂边区铁路“空洞区”,如今都对规划中的黔张铁路望眼欲穿。相关市、县(区)政府部门多方联络,也曾召开“项目争取工作联席会议”,共同呼吁国家将黔张铁路纳入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并列入国家铁路“十一五”路网规划。

张家界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美林说,黔张铁路拟西起重庆黔江,向东经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来凤县至湖南龙山县、永顺县、桑植县、张家界市,然后再向东延伸接湖南常德市,线路长约390公里。

主张这一项目及早上马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条铁路的兴建,有利于沿线地区推进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进程,对于实现湖南、湖北、重庆及铁路沿线各地区互联互动、优势互补、科学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在桑植县采访时,恰逢有铁路部门专家组来这里调研黔张铁路走向。桑植城乡广大群众异常兴奋,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谈修铁路。专家们所到之处,老百姓敞开宅门、铺面,自发地用收录机、CD机反复播放韩红演唱的《天路》,希望借此感动专家,促请国家尽快把铁路修到桑植。

标签: 武陵天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