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赏 >

亚洲文明,和合之美

  马来西亚壁布

  土耳其彩瓷瓷盘

  尼泊尔木雕

  泰国孔剧面具

  南朝小谢

  艺术家马德帆做了一件颇有新意的作品,他集纳中国、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布片,制作了一件精美的百衲衣,形同一幅文明版图,把亚洲不同文化无缝联结在一起。

  它位于国家图书馆“文明匠心——亚洲非遗大展”的入口处,既形同张开怀抱迎接来访者,又若指引众人深入展厅探寻亚洲文明的路径,去寻找分布在展厅中的泰国的五彩瓷杯、尼泊尔的木雕、土耳其的瓷器、斯里兰卡的木偶和面具、越南的漆器、马来西亚的藤编、印尼的皮影、伊朗的银器,以及器物和匠心背面的东西……

  凝结时间 器物有度

  每一件传统工艺器物背后,都是匠人的工时长度、生命温度。

  一顶万工花轿,一名熟练的工匠需要花费一万个工时,每天干8小时,需要干30年。四五位工匠通力协作,也要干好几年。最终坐进万工花轿的,除了新娘,还有工匠的一万个工时。即便有人用五秒钟走马观花,一万个工时也会在里面颔首致意,如果你称呼一声、赞叹一声,一定能听到一万声回响。

  器物的背后还有生活,有各种各样的人生处境。展厅中的每一张波斯地毯里,都有一位伊朗高原牧羊人和他的300只羊共同度过的那个冬天。放牧山区偏僻阴冷,整月找不到说话的人,牧羊人的孤独与羊毛一起日渐绵长。一张一米见方的波斯地毯,囊括着100万个编结,这需要一名熟练的工匠花260天,进行100万次的重复作业。波斯地毯里还有农牧民的智慧,他们孤独,但不闲着,而是就地取材,选择合适的树皮,树根、树桩、干叶子等,捻成粉末,制成天然染料给地毯染色。展览信息提示,大师级的地毯设计、制作人通常和染色大师搭配。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用羊毛创作的波斯地毯画,吸引观众看了又看,赞叹不绝。放羊、编织、染色、作画,都是围绕波斯地毯染织技艺展开的生活。

  匠心的背面是技艺

  匠心首先要懂得材料和原料。譬如用好身边的黏土,烧制陶器、瓷器,装水、装米,当锅、当碗,干什么都是陶器、瓷器,烧它百八十个,用它千年万年。中国黎族原始的制陶技艺,用匠心盘筑了整个族群的日常用度。而展览中那些中国艺术家烧制的瓷器,虽然已经升级为艺术品,但是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可见一斑。

  匠心就是用好身边的石头,营造碉楼,安身立命,下层站牲口,中层住老小,上层当经堂,任凭它土匪还是地震,都不妨碍藏羌人民祖祖辈辈的住房,藏族百姓还在石头上刻佛像、经文,以石为纸,运刀如笔。石头解决的,远不止住房问题。

  匠心就是用好身边的树皮,把它们去皮、蒸煮、浸泡、洗涤、晾晒、敲打、脱水,做成纸张,薄如蝉翼、韧如蚕丝,写字则墨色不化,抄经则寿长千年。还能如韩纸一样,做成盆盆罐罐,箱箱匣匣,别有一番意境,引来很多参观者驻足观看。人们不停地惊叹:原来纸可以做这么多东西!很多观众可能还不知道,古代韩国人还用韩纸做过坚韧的甲衣,在战争中抵挡弓箭!真可谓袖里乾坤大,纸中日月长!

  传统技艺中匠人的身体是庞大的工具箱。牙齿是人的第三只手,唾液是奇妙的液体,老裁缝在制作高档衣物精细处时,用嘴里噙的棉线打出水痕,以便折叠。最好的漆器推光工具是女孩子的手,最好的踩酒曲工具是他们的脚。榨油、造纸挤水分,匠人的身体就是一颗一百多斤的砝码,站在杠杆上面,什么都不用做,油就流出来了,水分就挤干了。在匠人看来,斧头、刻刀等并不仅仅是工具,还是身体的延展。

  匠心的背面还有美。在这里可以看到,马来西亚再普通的墙壁也有精美的壁布,尼泊尔再普通的柴扉也有繁复的木雕。展览中处处是这样最实用的日常用品,但样样又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日用品和艺术品,就这样天衣无缝地结合,镶嵌在亚洲人民的生活中。展览中还有约旦工匠用最普通的碎石拼接的马赛克装饰画,他们甚至用这些碎石描绘整个中东的图景,描绘心中的圣经故事。“马赛克”一词,希腊语即意为“值得静思需要耐心的艺术工作”。一粒碎石,成为了人类静思、创造的凭借,成为了人类心灵的一方栖居之地。艺术,就这样不知不觉从器物的实用功能中跳跃出来,从匠人的一次沉思中闪现出来。

  亚洲的文明经纬

  亚洲的文明,是先人走出的一条条路。

  两千年前汉代使者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给中国人带回了葡萄、核桃、大蒜、胡萝卜等好吃的,也给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带去了丝绸、瓷器和各项技艺。但张骞的精神遗产不止于此。《史记·大宛列传》载:“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博望侯”三个字,重于丝绸瓷器,胜过千军万马,张骞和丝绸之路的先驱者们,用信义在瀚海狂沙中蹚出一条大路。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唐代,日本派出了数以千计的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不仅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艺,还与中国人成为了挚友。“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的《哭晁卿衡》足足把人感动了1200年,脱险的晁衡看到李白的诗,哪能不感动!当即写下《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你念着我,我牵着你,心连着心,比日本正仓院中国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阮咸、金银平纹琴更珍贵的,是太平洋的滔天风浪都挡不住的互鉴道路,是生与死的考验都磨灭不了的心中真情。此次展出的日本镶嵌泥彩树林瓶,其制瓷技艺正是在唐代中后期频繁的中日交流中传播到日本的。

  到了元明两代,中国的瓷器深得奥斯曼帝国贵族的青睐,至今土耳其拓普卡帕皇宫里珍藏着大批元明两代中国瓷器,其中元青花藏量为世界第一。此次展览中土耳其陶瓷非遗传承人梅赫买特·吐尔逊带来了自己的作品,他说土耳其陶瓷最早来源于中国,但在样式、图案、色彩都已经有了土耳其特点。明代郑和下西洋,据史料记载,他带领的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可谓炮利船坚,但途经3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还助人化解矛盾,甚至还接生了一堆孩子,因为明皇帝给郑和的一大任务就是,向沿途各国传播和教授中国先进的医术!此次展览中,有很多来自东南亚国家的非遗展品,如越南的漆器、泰国的五彩瓷杯等,阡陌相通,经纬相连,延续着中国与亚洲诸国长期友好交往、文明互鉴的历史。

标签: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