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国产综艺就成了尴尬的代名词,充斥着假笑、假high和假梗。
上周我发了一条征集尴尬综艺的微博,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综艺都被提名了,明星越多越容易尴尬。(当然国产综艺还是有高口碑选手,比如人文类、专业类的就很清流。)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国产综艺为何如此尴尬?
最主要的问题:根本没有笑点时,无趣的节目却不甘于直面自己的无趣,全场都在硬笑。
这种操作的代表就是国产跑男《奔跑吧》,前几天我在餐厅吃饭看了五分钟,尴尬两小时。
其中一个嘉宾黄旭熙,说了一句英文,全场就开始嘎嘎嘎嘎嘎嘎干笑,笑得好努力,好空洞。
之后一个环节里黄旭熙模仿扇贝的声音“噗”了一下。
所有人又嘎嘎嘎嘎嘎嘎笑得特别投入
Angelababy可能囿于演技局限只能笑成这样↓
本观众一脸冷漠:他们为什么能笑成这样?笑点到底在哪里?
市面上大部分做任务的综艺都很难好笑,大家明明内心很空虚在走流程,还要时不时假装开心,毫无意义地笑作一团。
尤其建议综艺节目不要再请脑袋空空的流量了,他们自带面瘫脸,聊天也不会聊。
沈腾贾玲这样的就应该多请请,坐着等人唠嗑都能唠出花。
汪涵何炅黄磊这种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不会让场面冷下来,但也没有刻意的感觉。(然而如果整个综艺设置都很无聊,会聊天的人跟其他人没火花的话,有趣的个别人也救不回来。)
如果不是比拼专业技能的节目,“会聊天”就应该是综艺请人的基本门槛。
我原来特别不喜欢小沈阳和宋小宝上节目,除了飚东北腔和硬做崩溃表情都不会别的,但是跟无聊的明星们相比,可能这俩还好点,最起码他们努力了,有个意识,觉得自己进入镜头了,就得搞点啥出来。
综艺节目里,参与艺人之间的化学反应特别重要,正面例子当然是男人帮时期的《极限挑战》。还有像《了不起的挑战》里那几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碰到一起很有意思,也是极佳的选角眼光。(以及,每个人当时请的时候都不贵吧,高性价比之选。)
反面例子就是这一季《向往的生活》。节目主打的是黄磊跟何炅老友做东招待客人,今年播出的都跟过年走亲戚似的,乌央乌央来人,大家彼此都不熟,却带着宣传任务,节目自己都知道:“确认过眼神,都是不认识的人。”
无聊尴尬越来越多,也跟综艺同质化有关系。
热门模式就那几种,但是能玩出火花的艺人人选其实不太多。大部分国产综艺在准备买或者抄一个模式时想的就是:国外有这个节目,再找人气明星,齐了。
于是大家做出了一档又一档大家毫无灵魂只走流程的节目,全靠假笑,再把不是笑点的信息硬掰成笑点放出来。
而硬掰笑点呢,主要靠后期。
我国综艺后期的绝学,主要是把人P消失,在《王牌对王牌之消失的吴秀波》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但除此之外,大部分国产综艺的后期真的是在尴尬里放大尴尬啊!!
《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姐妹们拉拉家常本来很自然,后期就能把节奏切稀碎。
阿雅问小S关于林志玲的那一段
后期就放了将近半分钟小S损林志玲语录,回顾了四个例子,看得我好着急。
这个节目的收视群体里,谁不知道小S和林志玲的梗啊,就算后期觉得需要科普一下,那就快速放一个咬牙切齿的语录就可以了啊。
这还不算,小S讲话的时候加了很多故弄玄虚的特效,加那种大事不妙震惊效果的BGM,突出每个人的表情。
自然的谈话就这样被后期搞得四分五裂,观众莫名烦躁。
可能是当下最尴尬的国产综艺《奔跑吧》,经过后期的加持,就更尴尬了。
偶尔有些小梗,经过特效和花字放大之后反而别扭了起来。
王彦林跟陈立农在一起,小沈阳说他们俩手叠在一起跟奥利奥似的,一个黑一个白。
如果一句播过去也就算了没什么,但是后期可算找到一个梗了,咣咣咣疯狂给观众划重点。
先回放了一遍这句话
花字点评:“这形容很贴切了。”此外还要加上大家夸张的假笑。
全场大笑画面也要有哦。
感觉后期在跟观众说——看见了吗,这是幽默,你们都给我笑啊!!
这后期见过世面没有,随口说句话就值得这么渲染,十五分钟的相声要是上《奔跑吧》可能会被解析成两个小时的节目。
特效、花字,已经成为国产综艺最招人烦的存在。
我最受不了以下几个国产综艺常见特效病。
第一,放慢速度突出某艺人发言,大部分被放慢的发言根本不值得突出,还显得很浪费时间,两倍速都不够耽误的。
第二,加毫无意义的字幕,简直是把观众傻子一样。
比如下面这个,难道我没看出来向佐这是轻轻一跃到床上了吗,加这个有任何意义吗?
第三,莫名其妙的回放三遍,卡带了?
我见过最疯狂的一次这种回放效果,是金巧巧参加一个综艺表演跳舞。
我天,那是一支完整的舞蹈诶,只要金巧巧有高抬腿或者飞来飞去的高难度动作,后期就特地把高难度动作多回放一下,怕观众看不清。把一支舞剪得稀巴烂,感觉艺人当场触电了。
尤其各种《xx喜剧人》《xx喜剧王》之类的,求求你们不要再做特效了。这类节目只要小品好看,其他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
现在这些节目组的突出、回放、花字打乱了整个小品的节奏,观众刚想笑也被整得不想笑了。
前几天看到寇振海上综艺挑战小品,他扮演抢地盘的广场舞老头。
寇振海演到准备跟对手battle的关键时刻,后期自作聪明地想,哇观众一定很在意我们请到的大明星怎么反应。于是他们疯狂插入明星嘉宾的脸,还加上一些很无意义的花字。
比如这个:“要打架的节奏?”
烦死了,这一耽误就是十秒钟,我想看小品本身啊!
节目组甚至还在演员的表演里加花字。本来我觉得寇振海重现黑豹子还挺好玩的,看到这智障花字就想冲到屏幕里把后期加工全抠出去。
曾经有一个资深电视人告诉我,她被现在的国产综艺玩法搞得怀疑人生。
在她受过的教育里,制作方不能把观众当白痴,观众知道的事情不需要再重复,否则就是无效信息。比如你拍一个人在睡觉,谁能看不懂?现在国产综艺就是非要加上一行字:睡觉了。
综艺中的有些花字特效是能增加表达效果,但要帮观众发现他没看到的信息。
《爸爸去哪儿》里的后期,找出了田亮“森碟”的发音,发现了张亮的美少女战士刘海,都是在制造新的笑点,所以观众不烦这些冒出来的提示。
曾经《极限挑战》被称赞是“神后期”,因为开脑洞、有创意,呈现了很多自然的联想桥段。
《康熙来了》的花字经常被模仿。可这档节目不是乱加花字的,都是突出了最有意思的发言,再配合当事人的现场反应,但凡有花字出现的画面,都是表情包。
《康熙来了》的后期更是从来没有打乱过嘉宾谈话,保持着所有聊天的自然状态。
小S和蔡康永嘲笑赵正平割双眼皮那期我看了四五遍吧,次次从头笑到尾,这期到处都是笑点,却没有做过一次回放或慢速突出。
因为这是个聊天,谁会听不懂聊天啊,谁会抓不到笑点啊,不要破坏这个自然的过程好不好?
后期加分的节目也有个特征,本身综艺里的笑点和人设都很清晰,就算没后期观众也觉得挺有意思,这时后期才能给有趣的内容锦上添花。
很多国产综艺,抓着尴尬硬做后期,做出来不是双倍尴尬吗?
按照现在这些不过脑子的后期制作方法,好笑的内容也白瞎了。
经典小品《牛大叔提干》,现在找一个后期团队加工,可能是这样的。
赵本山来一句,“搁这儿学会扯淡了”,后期强行把扯淡两个字放三遍,一次比一次慢,配上扯淡的动画特效;再挑中台下倪萍的表情声音专门回放和突出,再加上硕大花字“真好笑”。——有意思吗?
尴尬的国产综艺,就像陪领导吃饭,里面的人明明度秒如年还要拼命假笑,不假装笑到打滚过不了关。后期花字就是总结这次尴尬饭局的苦命宣传,自我洗脑这活动又好笑又有意义甚至还要划重点。
现在我开始怀念《综艺大观》这类老派节目了,从头到尾清清爽爽,节目本身好看就完事儿了。
标签: 国产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