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中国商业航天 要有创新性要符合市场需求

“目前,随着世界航天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战略政策的不断推进,商业航天日渐成为航天领域的发展核心。”7月9日至10日,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 2019)在北京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一然在大会上说,自国家政策逐步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新锐太空力量跃跃欲试。

但王一然同时指出,在商业航天领域,不论是火箭行业还是卫星行业都面临一定挑战和困难。相关人才和资金的稀缺以及资源和技术的垄断问题不容忽视,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中国商业航天该何去何从?

各自站位 寻找角色

正如王一然所言,从火箭制造商到卫星制造商,从卫星运营商到应用服务商,国内商业航天企业都在各自站位,寻找自己的角色。

与其他几家主要的商业航天初创公司一道,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前后投身商业航天运载领域。

“从过去4年发展来看,每家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发展途径都不太一样。”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龙在会上坦言,4年时间,对一家航天企业而言确实不长。毕竟航天企业的发展,需要面对技术、资本、市场、国家监管等多方面的考验。

除了初创企业,中国航天“国家队”也在关注商业航天。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子公司,其主要定位是做国际业务。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若飞在会上介绍,该公司在服务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在考虑国内市场,包括整箭发射和搭载发射业务。

其中一个新做法是统筹搭载发射机会。也就是说,在国内、国外发射任务中,根据年度或两年的发射计划,把剩余运载能力挑选出来,及时发布给潜在用户。“这是前几年没有做过的。”高若飞说。

终点确认 路径艰难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要寻求企业未来发展,在客户服务能力方面,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谈到面临的挑战,张龙强调。

张龙认为,商业航天企业要顺利发展下去,需要具备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的技术、产品要有创新性,在细分领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二是企业要面向客户,站在客户角度解决痛点问题;三是企业要符合市场需求,内部管理要跟得上。

“现在几家民营航天企业还在研制发展阶段,以后大家都做起来了,市场竞争会很残酷。”在高若飞看来,商业航天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成本降低、可靠性和成功率,才有盈利的可能。

商业航天无疑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但也有众多因素吸引投资机构为它下注。

华创资本将商业航天作为其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案例。

在解释华创资本投资商业航天的原因时,华创资本董事总经理公元提到,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已经有估值超300亿美元的公司,而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企业仍在起步。

差距之中蕴藏着投资机会。公元在会上分析说,中国具备发展商业航天的人才土壤,近几年国内政策也越来越开放,对商业航天比较鼓励和包容。同时,国外商业航天的竞争,也在倒逼国内商业航天的发展。

至于盈利问题,公元指出,其实共享单车、电商等领域很多公司在上市时都未实现商业闭环。相比之下,商业航天领域实现商业闭环的逻辑更加简单直接。比如商业运载火箭就是要实现从A点到B点的运输,是通往太空的交通工具。

“在我们看来,商业航天的商业逻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只是这条路径很艰难。”公元概括说,对商业航天的投资,属于终点确认但路径艰难的投资。不过只要创业团队走到终点,就一定会成功。

标签: 中国商业航天 市场需求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