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专访瑞尔齿科倪娜医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在采访倪娜医生之前,有幸听过她在一场500人参加的儿牙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并深感其气场台风丝毫不输在场的业界大咖。然而,采访中,她却说自己并非追求完美的医生,而是比较“佛系”。但倪医生所谓“佛系”背后,依旧难掩其务实与精细,严谨与专注,宽容与尊重,这些才是她作为一名备受信赖的儿童牙医的自我修养。

倪娜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硕士

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瑞尔华东二区名人诊所儿科医生

瑞尔华东区儿科技术总监

擅长:儿童及青少年口腔治疗中的行为管理,全麻下牙科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长期口腔保健规划和牙病治疗,早期预防性和阻断性矫治。

个人特色:专注于儿童齿科专科治疗10多年,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深造。在临床工作中,倪医生秉持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个体的基本理念,以帮助儿童及青少年牙颌面部的健康生长发育为主要目标,同时极其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就诊的心理健康,重视口腔疾病的预防。

择“医”而终——务实的上海人

倪娜医生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务实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这让她在面对每一次选择时,总是能够完全遵从内心,朝着一个既定方向,心无旁骛走好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选择学医不是因为情怀,不是因为传承,仅仅因为想要拥有“一技之长”。不想离家太远的她,选择了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海第二医学院。众所周知,这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前身,其建校史与上海交大一样长,比北大医学部前身还要早上十多年,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实力都不容小觑。本科毕业后,倪医生的务实基因让她没有急于工作,而是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当时倪医生报考研究生时还没有开设儿童口腔专业方向,她报考的是口腔预防科,因此,彼时的倪医生也并不知道自己未来即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口腔医生。

口腔预防科与儿科的交集不少,与儿童口腔的缘分也从这交集中而来。按照倪医生的话来说,成为儿牙医生“一开始就是出于本能”。要知道,儿童客户并不那么好看,因对牙科心怀恐惧而哭闹是常有之事。但倪医生性格豁达幽默,待人严中有宽,这让她在临床中与小朋友沟通起来非常顺畅,治疗总是能够顺利做下去,且又不会感到压力和焦虑。

2006年,倪医生研究生毕业,择业的过程再一次充分展现出她的务实精神。当时,倪医生的想法很纯粹,“想要给小朋友长期的随访”,于是,没有长期随访条件的诊所医院几乎都被排除在外。就这样,倪医生目标明确,一开始就不在公立与民营之间徘徊纠结,而是从心出发,出于想要做好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初衷,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最终,瑞尔齿科进入了倪医生的视野。

瑞尔齿科2003年进入上海,虽然经过3年发展壮大,但儿科领域依然较为薄弱,几乎一切从零开始。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倪医生也发现了机会——拥有充分自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完成。“在专业上,瑞尔给了我适合的土壤。”也正是在这片合适的土壤上,倪娜医生一干就是16年,完成了从一名医学生到医生,再到瑞尔齿科华东地区儿科总监的成长与蜕变。

当倪医生在完成人生的一次次选择和蜕变时,似乎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个中曲折,但她的务实让她可以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笃行以致远。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专注的力量

在一次儿牙大会上,倪娜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对姐妹在自己这里做定期检查。有一天,只有妹妹来就诊了,姐姐却没有一同前来。问起来才发现,姐姐出国读书了。出国读书不稀奇,不来检查也不奇怪,令人感慨的是,这对姐妹已经跟着倪医生看诊有15年了,算是从倪医生刚开始工作不久,一直定期来看诊的第一批儿童客人。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更让人好奇的是,为何会有人愿意将定期口腔检查坚持十多年之久?这件不起眼的小事,经过倪医生之手,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做儿科,一定要有定期检查。”研究生毕业时,导师汪俊教授的一句话,让倪医生一直铭记至今,并在临床中将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到了极致。倪医生自嘲是个“小气的人”,因为小朋友来她这里看牙,倪医生都要求他们从家里带自己的牙刷。唯有如此,才能深入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抓住小朋友牙齿出现龋齿或其他问题的根源,或许问题就出在平时用的牙刷上呢!了解她背后的动机就会发现,这不是小气,而是负责。而这恰是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倪医生深得信赖的根本原因。

在倪医生看来,虽然国内教学很少人讲到,但定期检查确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2014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访学经历,更让倪医生坚定了这一点。谈及那段学习经历,她如是说:三个月不会让一名医生技术上突飞猛进,但基层检查的规范化和循证医学的理念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而这些可鉴之处被她充分吸收,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儿童定期检查规范。按照这套规范检查下来的一手数据,经过经验丰富的倪医生分析判断,变成了口腔治疗事半功倍的利器。

倪娜医生:第二排左起第六位

倪医生说,自己在生活上 “粗糙”。那是因为她认为生活无需事事明白,从而把大多数精力都聚集在那些想要搞明白的专业问题上。为此,她不会让自己忙到没有时间喘息,“医生不是只有在磨牙齿时才是在工作。”认真写下的每一页病历,坚持复盘的每一个病例,都是倪医生在“练内功”。 而当她在儿牙大会上提出“四维三观做儿科”的理念时,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儿牙医生的注意。她盘根究底的临床思维模式,翔实的论证,都给在场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临床中更是让小朋友们受益匪浅。不是只顾低头赶路,也时常停下来思考,这或许是比努力和坚持更重要的事。毕竟,专注在正确的道路上,才会越来越靠近最初追寻的那道光。

倪娜医生说自己是“不好学”的牙医,但她才不是爱偷懒,恰恰相反,她是那种“困而学之”,把有限精力投入到重要事情上的聪明学习者,也是耐得住寂寞,用勇气和毅力去走一条少有人的路的专注前行者。对一件事情,专注一时者众,而始终专注者寡,倪医生无疑是少数派。

“佛系”待人——别样的宽容尊重

大多数医生都是完美主义者,总会提出专业人士的严苛标准去要求小朋友。严苛本身没有错,但倪医生对待自己的小朋友却更“佛系”。但她的所谓“佛系”并非不管不问,马马虎虎,而是一种特别的尊重和包容。

对待每一个小朋友,倪医生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三段式待人之道。她会先根据每个人情况设计人性化方案,而不是将所有风险都讲给每一个人听,“如果这样直接发知情同意书就好了,还叫人来看什么?”;然后尊重别人的选择,她认为“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从不以专业人士的标准去要求小朋友,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最后,如果遇到问题,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最大可能的配合与帮助。倪医生是个不完美主义者,而不完美主义也带给了她无限自由。这份豁达的人生态度,或许也是让她能够对孩子保持热爱,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源动力。

图:倪娜医生正畸病例,矫正前后对比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倪医生这里看诊的小朋友中,有大约三分之一都保持着常年定期来看诊的习惯。或许是早期矫正的定期复查,或许是一次牙体牙髓的治疗,但更多情况下,90%的小朋友只是来做定期检查。甚至有一些小朋友,即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倪医生这里做矫正,但定期检查一定会在倪医生这里进行。这是对专业的肯定,更是对倪医生的充分信任。在倪医生这里,看儿牙的小朋友通常都是从六七岁看到十一二岁,如果后期有正畸这个时间还会继续延长,大多数小朋友的跟踪随访年限都有6~8年。

倪医生并不擅长给自己贴标签,她总是过分理性与客观,她说“自我评价总会有美化自己的倾向”。如果一定要给她一个标签,是专注成就了她的专业,专业是她会发光的模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最重要的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