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东莞市第六届绿色建筑设计比赛评委为你揭秘,什么样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更受青睐?

 

导语:青春、成长、未来都是校园生活的关键词,随着“碳中和”的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已成为时代发展的焦点,更赋予学校新的内涵。绿色校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将绿色理念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们,打造以绿色技术为基础、自然体验为导向的绿色教育平台。

因此,绿色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基于此,东莞市第六届绿色建筑设计比赛积极响应绿色校园建设号召,以“绿色校园 同心共建”为主题,将绿色建筑、绿色校园文化理念融入整体教学,让更多的人关注对绿色校园建筑的设计,让校园建筑弥漫绿色的气息、渗透绿色的味道、拥有绿色的力量,不断探索绿色校园的发展,从而将建筑行业推向以绿色生态为主导的新阶段!

这是一场关于绿色校园、绿色建筑设计的展示和比赛,掀起一场绿色校园建筑的设计浪潮。历经4个多月,东莞市第六届“绿协杯”绿色建筑设计大赛报名与作品提交时间均已截止,其中不乏很多充满创意、别具匠心的作品。目前该比赛进入到专家评审阶段,强大的评审团和优秀的参赛选手们,让这次的比赛显得格外的激烈,而对于什么样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更受青睐?本次比赛的专家评审团给出答案~

赵立华(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确保学生生命健康,使用舒适方便

2、降低能源消耗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3、资源的合理利用

4、重视建筑的整体设计

5、绿色建筑要因地制宜

6、尊重基地的环境条件

7、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

8、满足经济合适性原则

陈晓然(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城科会绿建委委员 /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 )

一所令人喜爱难忘的绿色校园,应该是有温度,有记忆,有生命。

温度——以人为本

绿色校园应该创造合宜的空间与建筑,让在这里生活的学生和老师,得到更有效、更便捷、更舒服的体验,无论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正式空间,还是促进共享的交往空间,或是健康环保的材料使用,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记忆——地域人文

绿色校园应该体现地域化的场所和历史感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好的学校会持续培养数十载的学子,继承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周边的环境和谐共生,都会给予人一种有机和谐的感受,从而留下难忘的记忆。

生命——生态低碳

绿色校园应该既要在绿植景观的设计上让建筑与自然更接近,让学生能从城市的喧哗回归自然的生机,也要通过各种可持续的技术或低能耗的设备,让学校的运营能更环保节能,实现双碳目标,让建筑更长久地在土地上被使用。

容居信(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工程师/肇庆城投集团 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 )

学校建筑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形式,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为其使用者——学生们提供一种思考和启迪示范作用。在设计中注重人性化交流与共享、节能与生态、建筑与环境、建筑表象与内涵的高度融合,以环境对场地的“感应”和建筑对气候的“感应”作为建筑构思的切入点和创作途径。

对建筑设计手法的确定,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的地域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而言,气候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域建筑文化的形成,因此气候、阳光、温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将无可置疑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筑朝向(总平面)、剖面形式、平面布局、体量造型、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的确定,表达出它对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被动的、低能耗的正确反应。同时,生态气候感应理论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联系,建筑内的使用者应该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而这种感受会令每个使用者产生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空间体验。

这样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更受青睐。

邝成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 副理事长 /东莞市住建局绿色建筑评审专家 /东莞市绿色建筑协会技术顾问/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会员)

我所青睐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主要有四点:

1.正确,深刻绿色建筑的真正内涵是可持续。即在满足建筑使用 功能前题下,设计体现出最大可能少索取资源,能源。最大限度 地少排或不排放污染。即对比传统建筑设计,善于用“减法”, 而不是盲目的“加法”。

2.对绿色建筑技术,避免“格式化、碎片化和粘贴化”。提倡“传 承与创新结合”,”系统与协调结合”和“主业与跨界结合”。

3.融合“双碳目标”大背景,适用《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重 点:《条例》的第二十八条“绿色建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绿色 低碳、循环利用的技术路线,传承,推广和创新具有岭南特色, 适应亚热带气候的绿色建筑技术,提升建筑在安全耐久,健康舒 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性能”。突出超低 能耗、低碳排、生态型等特色的“深绿”建筑。

4.设计融合校园的绿色教育特色,创设绿色环境教育人。

金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广东呈斯意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

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就是在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能够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要做到合理使用和处置,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1、节约能源

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另外也可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2、节约资源

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考虑到资源的利用,以实现节约资源的理念。

3、回归自然

这类建筑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打造出一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的生态自然建筑。

汤文健(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广州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效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公司绿色研究中心负责人 /广州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举办预拌砂浆授课专家)

1.落地性强的绿色建筑设计

考虑大部分的学校均由政府投资,成品控制要求高,在设计阶段必须有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意识,尽量先用低投入高效能的绿色建筑技术,而不仅是用高技术高投入获得高星级的评价,但无法得以实际落地,同时也要考虑运营性。

2.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

选用适应本土地域气候环境,将传统技术、材料提升后将其工业化或创新利用,构成本土化的绿色技术。

3.在规划方案阶段采用的被动式绿建技术

在源头减量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因此结合规划布局、单体设计将自然采光通风的传统技术应用进去,低技术高效能的取得节能减排作用,例如在岭南地域应用敞厅、骑楼、冷巷等技术,减少高能耗区域。

4.关注人性化设计、重视校生舒适度和体验感

不是为做绿色建筑而做设计,不能为了降低能耗而降低在校师生的舒适度。利用风雨连廊、架空厅给学生创造更多户外学习和交流空间;将海绵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充分融合;将校园生活与节能减排的科普教育融合。

5.技术综合性

BIM设计、装配式建筑、性能化分析、智能化设计虽然是专项设计,但与绿色建筑息息相关,在设计中能将多项技术集合综合利用,必然能获得高性能的绿色建筑

6.既有建筑改造

很多学校都是做改扩建项目,将老校舍提升外围护体系,机电系统高效一体化都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建议在比赛里增加这类题目。

袁幸(建筑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东莞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1.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地域性和气候适应性,建筑布局要充分考虑有利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温度变化 ,遮阳和避雨,把当地自然条件做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2.通过建筑朝向(总平面),剖面形式,平面布局,体量造型,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的确定,表达出它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被动和低能耗的正确反应。

3.正确的功能分区:动与静、教学与生活、运动区,试验区与非试验区。以防噪声、有害气体、人流交叉等不利扰。

4.在校园设计中融入绿色生态理念,让使用者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态环境、绿色节能的内容,将这些理念从小就渗入受教育者的心灵,并能伴随他们的终生。

陈伟(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珠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

绿色建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自身的“绿”,它必须是从本质上散发着关怀地球健康的人文精神;绿色校园也是培育新人的场所,它的“绿”更应具有启发性,在实现自身绿色目标的同时全方位地给予学生概念式的绿色教育。

编者语:东莞市绿色建筑协会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一方面希望能够推动本市绿色建筑应用发展,提升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校园”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与业界人士共同推进建设绿色低碳校园,让绿色建筑技术逐步走进校园建设规划中。由此可见,绿色校园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究竟谁能夺得大赛桂冠,深得评委青睐?敬请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