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甘肃省凉市宁静县大寨小学的徐恒远,仍记得第一次上“情景大师课”的场景。网络另一端的老师让大家观察苦瓜,然后讲解“为什么我们要吃味道难以接受的苦瓜?”。这节课后,徐恒远对植物学越发着迷。

大兴安岭边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阿龙山小学,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对口帮扶中新建起航空航天模块实验室和配套设施,教学方式也转变为专家一对一指导,乡村里的孩子们,由脑补科学课变为动手实操科学实验。

…………

年来,我国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自2019年“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开展以来,连续2年对全国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进行科技教育支持,一笔笔资助款项、物资落地见效,越来越多的农村科学实验室成为校园最靓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山里孩子积极参与科普研学活动,越来越多的在校教师,掌握科学教育“一招鲜”,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以社会公益的形式助力乡村教育扶贫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以社会公益的形式,为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乡村学校,增加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让交通环境闭塞、科技教育资源受限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也能走科学。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南台子小学课堂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将上千所受益学校依次划分为项目校880所、重点校105所、示范校15所,在此基础上遴选出12所样板学校作为重点扶持,以此突出精准化、差异化的支持与指导。至今,项目惠及了来自河南、广西、云南、甘肃等27个省的1039所乡村学校,捐献了超38万本科技读本、10万套实验包,通过线上线下总计培训了农村学校校长、老师10000余人,受益学生超31万人。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首先对校长进行课程培训,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演示、课程体验等内容,再将科技读本和实验包陆续发放到各个学校,老师们要先通过“三村晖APP“学示范课程,再给学生们讲解课程内容,并使用实验包。通过教授优质的科教课程,提升科技教师教学水、开展科技类活动,实现了对基础科技教育的有益补充,激发了师生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热情。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河南汝阳城关镇北街小学示范课

其中,“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所捐赠的科技读本、教具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顾建军带头编写和设计,包含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及农业科学五个方面。这些内容与国家科学和技术课程相衔接,通过项目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改变学生传统的科学课程学方式,以项目课程为载体,增强学生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体验,培养学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协助教育部门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

科学与趣味引导科技教育新方式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是“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践行的目标。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戴伟博士的化学课课堂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贵州省都匀良亩完小的学生观看直播课

2021年4月,“洋博士”戴伟来到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通过线下课堂,线上直播的形式,为项目校师生带来了一堂“神奇的化学反应”科学课,这也是今年“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中“科学家走进乡村课堂”的首场主题活动。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上海市政院高级工程师吴天煜老师为贵州纳雍县海座小学学生授课

2020年全国科普日期间,“我们都是科技侠”线下活动则走进上海、宁波、濮阳、纳雍四地,通过展示科普实验室的设备、邀请城市科研院所专家向乡村校做科普直播课、送科技素养示范课和课程交流研讨下乡,将城市的科技教育资源注入到乡村。在上海望江驿城市空间,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勇博士鼓励青少年,勤思考、多提问,大胆探索自然界中的科学奥秘。

……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匡廷云院士与学生亲切交流

从2019年科普实验室AI公益助学行动,亮相全国科技活动周,各科学领域的科技大咖源源不断受邀讲学。欧阳自远、袁亚湘、匡廷云、金涌等两院院士,通过授课、线上和线下活动助力等形式,鼓励项目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努力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将趣味横生的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到中小学教育中,需要引导和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地域限制,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质科普教育内容,通过在线直播课的形式输送到乡村。此外,还组织线下科普研学活动,带领部分项目校师生到北京集中开展科普研学活动,通过到科研院所实践、科普场馆参观、聆听专题科普讲座等形式进行体验式、沉浸式学。2021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1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山村娃”闻令而动、集结在北京,体验科普研学旅行的魅力。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参加科普研学营的学生们在清华科技园DIY智能汽车

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赵子浩在活动结束时还恋恋不舍,因为“科普研学活动让我开拓了眼界、掌握了知识、结识了朋友、树立了目标。回去后,我要继续我的小实验,不断做大做好,实现我的科技梦想。”另一位来自云南保山的学生感慨道“动手实践让我对计算机编程的了解更加深刻,科学贵在结合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得益于教学方式的改变,除了基础理论的学,更加注重科学实践和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也更受师生欢迎。“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的各项活动在设计之初,便突出知识背后的设计理念,注重探究式教学,引领科技教育新方式。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创会会长顾秀莲曾如此评价:“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注重科技课程设置、科技读本教具的研发、教师队伍的培养,我认为非常好,这是一个系统的科教建设工程,为国家科教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现“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长效发展

调查青少年对“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认同,参加课程的比未参加的高6.3个百分点;对“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交流变得更便捷”的认同,参加课程的比未参加的高5.8个百分点;对“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的破坏”的认同,参加课程的比未参加的高3.5个百分点……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原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定成解读青少年科学素养调研结果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实施3年,参加学的青少年科学态度的变化只是众多改变的一个缩影。因为科学素养提升计划的大力推广,青少年对科普活动更加喜爱,对个人隐私信息更加敏感谨慎,面对网络诈骗时更容易采取正确的做法。

只有依托国家政策,才能实现“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长效发展。从孕育“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伊始,就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素质教育为依托,将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课程紧密结合,共同致力于乡村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工作。

此外,项目的推行理念和实践,与《全民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相契合,其用正确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为社会上其他科技活动做出了良好示范。

这个计划努力让“乡村娃”享有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云南腾冲市界头镇中心小学课堂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受益学校中的样板校科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爱心支持,各地样板校在开展校内和校外活动中,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帮助、当地科普教育场馆的支持、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以及爱心企业的助力,形成了一股对乡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关注的热潮,让科技微光汇聚成力,照亮了乡村科技教育发展之路。

未来项目将会在继续依托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再接再厉,实现“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的长效运行。(文中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乡村娃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