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人工智能明星企业云从科技正式过会,有可能成为目前为止科创板中成立时间最晚,最“年轻”的AI公司。
至此,科创板迎来又一家中国AI龙头企业。当初从中国科学院“离职创业”的周曦,也即将收获一家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
但AI企业们目前并不能放松自己,无疑,当前对人工智能的质疑声异常高昂。这个新生的领域,从出生之日起便在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忧来源于繁荣过后的低谷期,短期投资人的“失望”、AI使用规范的“纠纷”,甚至有媒体列出了AI公司三大罪状——“只能做安防”、“只配被巨头碾压”、以及“技术与性能一无是处”。
而外患则来自“实体清单”的全力打压,从2018年开始,美国商务部就不断抛出“实体清单”,目前已经进行10余轮,被制裁企业数量超过200家,人工智能及高新科技企业的占比达到40%以上。
在依图科技上市折戟后,AI企业在中国的上市浪潮,看起来成为了囤积粮草的阵地,希望壮大自身抵御外界纷繁的“侵扰”。
中国的人工智能,早该“垮”了。
但人工智能的从业者们似乎并不甘心。
周曦是云从科技的灵魂人物,离职创业这6年来,自我评价“不善言谈”的周曦,背后却集结了一个豪华的投资人队伍,总融资额超过了30亿元。伴随着云从上市,他的身家也即将大涨。
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周曦义无反顾跳出舒适区,投身AI
在创办云从科技之前,周曦已有过一段长达10年的AI经历。
时间回到2006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组的周曦,顺利进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成为“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当年全球招收的三个学生中的一个。
“在从语音转到图像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从推导数学公式到最后电脑上的实验,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实验结果基本上都会很坏,因为程序、推导可能写错,假设也可能出错,在这么长的链条上,很多时候我们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周曦(左一)、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左二)、袁家虎(右二)
尽管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周曦却从中看到了做原创技术研究的乐趣,“这才是原创性的理论,也才能在科研上做点贡献。而之前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在走捷径,因为风险都被前人承担了。”
也是在这一年,周曦在UIUC搭建了Cluster服务器阵列,通过语音识别领域的算法跟思想与图像识别领域碰撞以及交叉实践,成果显著。
此后的几年,周曦跟团队先后战胜MIT、东京大学、IBM、Sony等著名研究机构,拿到六次世界智能识别大赛冠军,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被引用上千次。
多年的潜心研究,周曦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积累下深厚的知识沉淀和技术经验。在IBM、微软、NEC等科技公司总部研究院的工作经历让周曦在美国获得了高薪工作。
2011年,中国科学院计划在西南地区筹建研究院,急需拔尖人才与顶尖技术,筹备人袁家虎(现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院长)三次赴美与黄煦涛教授及周曦见面,希望能够为国内引进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
“国内需要这些高新技术”,袁家虎院长的诚意和表态,让周曦做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留美5年之后,周曦毅然放弃在美建立的优渥生活和事业,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的身份只身归国,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多媒体中心,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2015年,随着时代发展,周曦团队在科研领域和重大课题领域取得的成果,现有实验室的规模已经无法承载。
已为人父,周曦内心有了更深的目标感:“前沿尖端技术的创业,如果研究人员不能亲力亲为,成功的机会等于零;亲力亲为,也只有很小的几率成功”。后来周曦回忆,“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科研成果能为个人带来光环,但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是遗憾的”。
4年前的“投身报国”,4年后就是“投笔从戎”。不久后,周曦放弃在中国科学院稳定的工作,带领团队再次创业。
当初考察云从科技时,元禾原点的多位投资人飞到重庆,回去一汇报,投资决策委员会立马拍板同意。就这样,元禾原点成为了云从科技B轮融资的重要投资方。
2019 年 2 月,美国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了全球 32 家AI独角兽公司名单,其中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十名,这四家公司中的寒武纪和云从科技背后的资本推手都是元禾原点。
“周曦让我一见钟情,在很多点上,我跟周曦能够完全碰撞在一起,比如AI技术在具体的场景里怎么去下沉,怎么理解用户,怎么把产品做到更好让用户满意。”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向记者回忆:“人工智能落地安防、金融、智慧城市等场景,每一座山都不是仅靠互联网思维就能搞得定的,也不是仅靠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能轻易攻克的,还需要看这个企业管理结构是否合理,管理层是否有足够成熟的产业经验和产业思维,战略方向是否正确。”
6年融资超30亿
研发投入、毛利、核心收入持续提升
伴随着云从科技上会,中国AI头部企业终于开始向登陆科创板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云从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经过几年积累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
据媒体报道,云从科技在近来分别中标衡阳市雪亮工程、中山医院南沙分院智能化、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中标金额分别为1.5亿元、3.12亿元、5.38亿元。其中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为AI公司公开中标项目中最大金额。
央视《新闻联播》还专门报道云从科技与四川天府新区携手的“城市大脑项目”,点赞云从科技赋能“成渝双城经济圈”,强调云从科技这类型智能企业技术对促进社会与经济转型的突出贡献。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4,818.94万元、45,415.38万元和 57,807.33 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61%、56.25%和 76.59% 。
高研发投入是AI企业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的重要支撑。未来云从科技或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竞争力。
云从科技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二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营收逐年上升,2018年-2020年期间,高毛利率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营收占比从6.41%增长到31.50%,毛利率分别为 75.55%、89.30%和 75.86%。
而毛利率较低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占比从93.59%降低到68.50%。
2018年-2020年,云从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82亿元、7.8亿元、7.51亿元,2018年-2020年期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17亿元(其中股权激励费用达13亿元)和-6.9亿元。
虽然处于亏损阶段,但未对其业务扩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18年--2020年,云从科技实现收入的客户数量从324个增长到1,264个,报告期内新增非新基建项目订单数量分别为926个、2,256个和2,178个,新增非新基建业务订单金额分别为66,560.90万元、70,434.13万元和83,210.96万元;
除非新基建业务外,云从科技紧随国家新基建政策,积极拓展新基建业务,2020年,云从科技承接新基建业务订单数量共2个,合计合同金额达8.51亿元。仍在高增长阶段,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触及盈亏平衡点。
2018年-2020年,云从科技核心技术收入分别为 14,343.33 万元、 42,100.06 万元和 52,444.28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9.72%、53.94% 和 69.82%,呈上升趋势。
报告表示,随着云从科技研发成果逐渐落地,云从科技业务综合毛利率水平和核心技术收入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与其他AI龙头企业一样,云从科技一路走来也获得了多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了30亿元。
云从科技背后有元禾原点、佳都科技等上市公司及VE/PE机构,更有中国国新、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广州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广州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工商银行等政府基金加持,以及资本大鳄刘益谦。
在早期,云从科技最先打动投资人的正是周曦本人。
与周曦有深厚交情的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回忆:“云从很接地气,周曦让我很佩服的一点,他作为科学家,思维很有深度。在很早的时候,我跟周曦就讨论过一个话题,人工智能公司到底是互联网属性还是传统公司属性,我们俩不谋而合:人工智能公司是传统公司。当你有了这样的解读后,你就知道云从的走向会和别人不一样。”
“对云从来说,它已经把AI玩的很熟了,更应该把精力投在产业里面,一旦把产业理解透了以后,就可以切入到客户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中去。这和天天说要做人工智能摄像头的完全是两个生意。所以我认为未来不再会有‘AI四小龙’这种提法。”乐金鑫感慨,这家公司创业所花费的努力和毅力无法言喻,迈向科创板是云从科技的新篇章。
“第一次接触周曦是在2016年,我从北京飞到重庆,去了云从科技当时所在的一个工业园区。”某位参与云从科技早期融资的顺为资本合伙人说,周曦身上的科学家思维在面对传统行业里迸发出不一样的光芒,是最早吸引顺为投资云从科技的重要原因。
“我们看好云从科技的管理团队及智能化前景。”一位国有基金投资人坦言,之前有不少资本不看好人工智能,从投入产出比来讲可以理解,“但我们还是VC的性格,投赛道、投人、投未来的可能性,云从无疑是一个非常对的选择。”
招股书显示,从股权架构来看,周曦控股的常州云从在云从科技的股权占比合计达到了23.2%,为云从科技第一大股东。天使轮投资方佳都科技持股为7.82%,为第二大股东;刘益谦则持股3.86%,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
回忆艰难市场化历程
周曦:没想到这么难
新技术的市场化是艰难的,周曦曾感慨:我知道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
在创办云从科技之前,周曦已经在 AI 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但即使经验丰富,创业之初的云从也因 “只知技术不知规则” 在残酷的市场中艰难求生。
如何融入传统行业,是人工智能企业绕不开的困扰。在2015年底,云从科技就遇到了创业的巨大困局。
云从科技有清晰的战略布局,技术也过硬,但短缺的资质成为其早期在B端市场发力的绊脚石。
一位跟云从科技有过合作的创业者透露,资质短缺确实曾给云从科技带来了“大麻烦”。2015年云从科技在某个项目进行了7次POC测试(即针对客户具体应用的验证性测试),在将项目效果提升两个数量级、排名第一的情况下,客户最终没有采用云从科技的产品,原因就在于刚成立的云从拿不出需要的三年财报。
“B端市场是比较严肃的,他们比较认品牌和资质。”佳都科技CEO刘伟认为,当时刚成立的云从科技,无论是资质还是品牌,都不容易被客户所信任。
周曦把自己“关”了三天,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开除了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副总裁。他认为,走弯路的根本原因是战略不清晰,不管是不是资质问题,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就是自己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其实算是幸运的,因为银行这个行业非常严肃、认真,也是个非常尊重技术的行业”周曦说,“而挑战更多来自对行业的认识不足。”
这个事情也让周曦团队迅速意识到自己对行业认知的不足。要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案,就必须从对方的需求出发。只有你熟悉了细分行业,了解整个银行的信息技术架构,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做多少准备,才能考虑整个产品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同新能源汽车、芯片行业一起,人工智能行业被大量唱衰,各家都面临融资难的局面,人工智能行业急需大量的资金去推动落实技术产品化与落地。
某种程度上,铺开中国几家AI龙头企业的融资历程表,就能展现出创始人有着怎样强大朋友圈。在周曦这个说着自己不善社交、甚至有点“内向”创业者背后,集结了一大批用实际行动支持他的人。
乐金鑫评价周曦是一个“细致且执行力很强”的人。当决定全力投身创业,周曦一定预先设想过各种挑战,这个时候对公司管理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他一下子找了几千人,行业跨度又这么大,人才管理稍微粗放一点都会浪费很多钱,但他们成本控制的很好,效率很高。”
他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2016年的时候我周曦在外面咖啡馆谈事情,谈完之后就在旁边买了个盒饭,吃完继续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能力又极度务实的人。”治理企业也是一样,“你得当成是自己的事,还要有点真本事才行。”
头部企业渐行渐远
繁荣过后,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转型
从移动通讯发展可以看出,产业生态最终会以操作系统等平台为核心分别将软件硬件解耦,各自形成生态。
在人工智能领域,早期人工智能技术红利来源于人脸识别或语音识别等单点技术,随着智能化场景的扩展与深入,单点技术逐渐无法满足建设需求。
单点技术到多点技术,再到平台化,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
通过技术闭环让AI能解决更广泛、更核心的问题,通过效率突破让更多的客户愿意用、用得起AI。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吕俊宽认为:两大趋势的核心让AI逐步走向产业:一是AI可以用规模化生产的方式来降低产业使用门槛,使技术成本可接受,即“AI民主化”;二是AI可以与具体的产业场景相融合,达成可靠、可见、可信的良性收益,即“AI工程化”。
2020年11月23日,云从科技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首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至此,人工智能的细分赛道愈发明显——芯片、操作系统与平台、AIOT。
在外界印象中,AI企业应该是同质化严重、只会做算法并且相互对立。
其实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一直都在默默互动。虽然每家企业的市场定位或许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AI企业之间不能协同共进。他们需要一起教育市场,让市场认可AI企业的品牌及势能。
同时,资本机构的加持为AI企业生态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例如像元禾原点本等机构除了为云从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之外,也在帮助对接各类潜在的产业资源、落地政策、行业交流活动等,加速产业协同发展。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实际上,当前AI公司上市潮有利于市场充分竞争,加速赛道化、龙头化,推动产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人工智能从基础支撑、技术驱动再到场景应用都日渐成熟。今年板块有望在政策红利、产业成熟度的驱动下快速发展。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深度观察”报告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1565亿美元,增长12%;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3100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22年国内AI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73亿元,复合增速58%,产业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2020年国务院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生产要素,然而在实际场景中仍存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难题。云从科技率先布局隐私计算等技术,这类技术在保护数据不外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计算,即让数据“可用不可见”,从而推动数据安全流通与使用,释放数据价值。这也让云从科技占据重要战略地位。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人工智能也有望迎来政策红利年。
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同时,「建议」中还指出,「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列举出的几大前沿科技中,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被放在了前三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重要性上的优先级。
此外,这轮牛市以来龙头公司表现优于全行业,这是因为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市场份额提升,从而龙头公司业绩更好。对比美国,我国行业集中度不够高,未来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有望增强龙头溢价。
展望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板块将迎来快速发展,有望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产业链龙头公司将从中受益。
长期投资人显然对趋势看得更远,元禾原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与其一贯的投资逻辑不谋而合,即不论投资什么领域,终归是投资于人类进化的方向,只有把握住这个方向才有未来。
而周曦与他的云从科技,所探索的道路正是朝着人与人工智能协同进化的方向前进。作为中国AI头部企业中第一个发布操作系统,并将其商业化的公司,云从科技所要打造的智能化体验,正是其真正的生命力。
在乐金鑫看来,周曦实现稳定且高薪生活之后,又转身投入到荆棘满布的高新科技创业之中,令人佩服。
“周曦是一个一致性很强的人,不会因为外界带来的冲击而变形,这就是一个大企业家应有的样子。”一位接近云从的大型券商TMT研究组负责人表示,回顾这几年,看到周曦身上有一点丝毫未变,那就是创业热情,一如他刚踏入这个行业第一天那样,充满斗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