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有十三个年轻人在上海白手起家合伙创业,一路披荆斩棘,28年后这家公司没有上市,但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这就是电影《1921》所讲述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故事。
正在热映的《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带我们重返百年前的上海,共同见证敌强我弱时,共产党如何从0到1,以星星火光成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中,建立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这是一部创业者与团队必看的电影。
愿景、使命、价值观、凝聚力、执行力、团队——每个如今开公司的CEO在考虑的问题也是毛主席在“创业”时所经历的。
“开公司”的说法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史可依的。毛主席于1948年革命胜利的前夕,给当时正在湖南大学任教的李达去信“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毛主席与李达皆为中共一大参会代表,所说的“公司”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
《1921》的编剧余曦发现这段史料后,也将它加入到了电影的剧本中,最终的呈现方式为毛主席前往上海参加一大会议,李达夫妇在家里设宴款待,三人共同举杯,“预祝新公司生意兴隆” 第二天,中共一大成功召开,公司正式成立。
CEO首先要知道走什么路。在中共成立初期,创始合伙人们就非常清晰地认知到,要做一个拯救中国人、让中国人翻身做主的政党。因此保留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独立性就显得十分重要,《1921》中有个关键情节:来自五湖四海的第一批中共一大代表们共商国事,但是对于共产国际的“指导”是有所保留的。战略的本质就是选择,先要选择不做什么,然后才是做什么。
团队和组织是CEO最应该画精力的地方。组织是以人为中心的,好的组织是为团队效能赋能,《1921》中有个精彩例子:在上海党组织核心地带的李达,与远在湖南的毛主席进行了“我供货,你分销”的分工,将先进思想、翻译刊物、新青年杂志等等,第一时间送到湘西,才加速了革命思潮的传播。当毛主席拿出列好的“欠款”清单,说等长沙情况好一点就补上。而这张“欠条”被李达撕掉了。作为组织当时的思想核心,他愿意自掏腰包干革命,无条件支持在一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们,这无疑成为了毛主席青年时成长的机会和动力。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共同的价值观,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1921》中有这样一幕:李达跟妻子讲起自己参加反日活动,却发现自己要点燃的火柴是日本制造的。他激愤地说道,“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多可悲。”李达也因此激发起“振兴中华”的民族使命感。与此同时,年轻的毛主席在法租界街头,在目睹了一群法国人挥舞国旗高唱国歌庆祝自己的国庆节、发自心底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他在人群中迷茫,然后开始狂奔、回忆起一路的所见所感,决心要改变中国。1921年是一粒火种,火光燃亮百年,不同的人代代传承,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才能探索出符合我国的新路。组织的文化价值也是一粒火种、一盏明灯。
电影结束了,而历史还在继续。百年之前,“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而百年之后的2021,电影点映后一位学生观众说“如今我们不仅有火柴,还有自己的火箭。” 这家13个人创立的“公司”不仅生产出革命火种,更是薪火相传至今。电影《1921》无疑也是其中最旗帜鲜明的一颗,成为当下年轻观众心中的一颗火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