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大蓝海,天天学农如何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学是件很反人的事情,农民也不是很爱学。”天天学农创始人赵广采访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农民学应该被当作职业教育来看待。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及农村改革时曾表示,“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当把农民教育看成与K12、早幼教、少儿英语等同的教育赛道时,我们势必要回答几个问题:用户是谁?学内容和惯是什么?农业教育的下沉市场怎么做?这也是天天学农成立以来试图解决的问题。

迭代课程内容,从单点到体系化

据悉,天天学农目前生产类的课程体系会按照品种、物候期、病虫害防治、营养施肥、建园规划等不同维度划分,上线总课程达50000节。

赵广说,“农业领域的知识点太多了”,再加上农业知识的强实操的特点,起初天天学农聚焦在如何帮助用户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诸如哪些病虫害难防治此类针对的内容。

除了农业知识体系复杂之外,赵广认为,不同农户之间的学需求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物候期。赵广介绍,每种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不同的物候期所需要技术是不一样的。据悉,目前天天学农会提前一个物候期推出下一阶段的农业类课程。

除此之外,种植户的经验也是影响学需求的因素。种植果龄长的种植户有能力明确自己的学内容,但果龄教短的种植需要成体系化的课程指导。

农技、经营管理等相关内容是天天学农课程的主要内容,占比80%以上。相比较所有用户都关心的农技类课程,管理和营销类的课程则是面向营销策划人员、经销商、供应商等下游的从业人员。赵广介绍说,千亩以上的种植户还比较关心如何进行果园管理更为高效,果园工人如何管理农资等管理类的问题。

随着电商渠道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农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进行农产品的包装,如何做品牌管理等营销类的需求也悄然兴起。

从几种作物到如今超十余种作物的课程内容,背后需要有强大的专家内容团队的支持。这也是赵广认为天天学农现阶段的壁垒之一。

录制课程的农业专家

据悉,天天学农主要通过主动挖掘、开放专家入驻台、用户推荐三种渠道丰富专家用户资源,并通过包括专业度、实战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在内的十几项标准考核专家是否适合在台内开课。“一旦签约就是独家资源。”赵广补充说。目前专家团队1500位。

天天学农也会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大学合作开发课程。例如,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发农药经营许可认证、农业经理人等相关课程。

背后是中国农业产业的升级

赵广认为这与中国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职业教育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赵广分析,中国农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之前,中国农业呈现集约化种植的特点,土地全部集中在地主手中;1949年之后,中国农业进入小农经济的时代,“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都有土地;再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人口开始进城务工,农村人口减少,大量土地被荒废。2010年,国家推出土地流转政策,该项政策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十年前增长417.4%。

“这时,农民从一个C端变成了小B端。”赵广认为,随着农业经济形态的变化,农民的经营思路也发生了变化。当个体农户变成规模农业经营户时,农民是带着商业思维去做种植的事情,农业生产不再强调自给自足,而开始注重经济效应。如何提高产量,提高收入的农民基本诉求被激发和显现,不再听天由命地种地。

农业类知识付费的需求被激发出来,随着农业学意识的不断觉醒,农业类知识付费将不断扩大。在一次演讲中,谭泽鑫提到,“农业下沉生意的核心是20.3亿亩的可耕地面积,农业赛道面向的是7万亿的市场。”

赵广也坦言,入局的玩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全国2.6亿种植户,前期需要抓住有明显需求的用户,也就是2000万的新型职业农民。“但要相信中国农业的职业化的未来,以及农民人群正在发生变化。”赵广补充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