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未曾料到,前两年被投资者当成“小甜甜”的隆基绿能,2023年会沦为资本市场的“牛夫人”。
2020年我国率先提出“双碳”政策,光伏产业由此得到了空前发展。因为发电成本低、技术路径成熟、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等优势,光伏发电成为我国新能源发电重要来源。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从30.1GW增至87.41GW,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从204.3GW上升至392.61GW,3年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大增190.40%。
(相关资料图)
在下游装机量大增刺激下,光伏产业链公司全面爆发,无论是上游的硅料、硅片、设备企业,还是中游电池、组件以及下游电站建设企业,均赚得盆满钵满。
光伏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也不例外,2019年隆基绿能营收为329.0亿元,归母净利润52.80亿元。2022年隆基绿能营收为129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8.1亿元。三年时间内,隆基绿能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上涨292.10%、180.50%。
在业绩大涨推动下,隆基绿能股价一路走高。2020年隆基绿能全年股价涨幅高达274.62%,2021年再接再厉全年股价再度上涨31.18%。然而好景不长,事情从2022年开始发生了逆转。
行业产能过剩,公司股价暴跌
从2022年7月开始,隆基绿能股价一路下跌,截至2023年6月10日,其最新市值为2093亿元,股价为27.6元/股,较此前盘中最高点73.54元/股相比,已下跌超过62%。
从业绩来看,隆基绿能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仍在增长。2022年隆基绿能营收1290亿元,同比增长60.03%,实现归母净利润148.1亿元,同比增长63.02%。
2023年一季度,隆基绿能实现营收283.2亿元,同比增长52.35%,实现归母净利润36.37亿元,同比增长36.55%。
在业绩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隆基绿能股价连续大跌引发市场关注。公司董事长李振国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隆基绿能股价大跌的真实原因。
5月26日,隆基董事长李振国参加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的光伏行业,有点像2005年至2008年,谁进来都能挣钱,这必然会造成行业产能过剩。
过去18年,光伏行业建设了380GW全产业链产能,现在18个月就建成超过380GW的产能。
李振国还表示:“根据现有产能规划,2023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超过700GW,且目前仍有公司在扩产,如果不停止,产能规模将超过1000GW。”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超过95GW,虽然维持较高速增长,但显然不足以消化目前庞大的产能。
李振国讲话引起了市场担忧,从主营业务来看,隆基股份是光伏一体化企业,产品涵盖光伏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以及电站建设等各个方面。
从营收来看,2022年隆基绿能硅片和硅棒产生营收381.9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为29.61%,太阳能组件及电池营收为848.49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为65.78%。
2023年上游硅料价格一路下行,从最高30万元/吨下跌至6月10日均价10万元/吨以下。在原材料大跌影响下,硅片厂商纷纷下调硅片外销价格。
隆基绿能在5月30日将150μm厚度的P型M10硅片价格从6.3元/片下调至4.36元/片,降幅30.8%;150μm厚度的P型M6硅片价格由5.44元/片下调至3.81元/片,降幅30%。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海有色网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5日,M10硅片市场主流成交价格为3.75元/片。未来,隆基绿能硅片仍有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除硅片价格大幅下调外,隆基绿能组件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根据上海有色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5日市场主流组价成交价格为1.49-1.55元/瓦,2022年组件价格一度突破2元/瓦。
对此,集邦咨询认为,目前硅片和组件供给还处于过剩状态,随着硅料价格进一步下探,硅片和组件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
在光伏全行业过剩的背景下,6月6日光伏两大巨头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宣布扩产。其中,隆基绿能拟投资125亿元,规划生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通威股份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
两大光伏龙头联袂扩产,加上之前宣布扩产的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很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行业充分内卷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凭借成本和资金优势存活几率很大,但中小型光伏企业很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作者认为,即便隆基绿能在行业内卷下能活下来,但依旧不太好过。
光伏产业属性低毛利率产业,以隆基股份为例,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硅片和硅棒毛利率只有17.62%,太阳能组件及电池毛利率只公司毛利率有13.65%,在产业过剩背景下,公司毛利率有可能进一步下滑。产品毛利率下滑,公司盈利能力也会减弱。
历史或会重演,部分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回顾历史,此次产能过剩并不是光伏行业遭遇的首次危机。
从2004年开始,中国光伏产业经历过了3轮周期,其中周期低点往往对应很多光伏企业倒闭。
2004年,全球光伏产业链迎来爆发元年,国内光伏企业在欧洲光伏补贴政策带动下,出现大爆发。
据媒体统计,2004年国内光伏企业不到10家,到2008年国内光伏企业猛增至400家,多晶硅价格从2004年不到20美元/千克狂飙至2008年400美元/千克以上。
彼时,国内光伏行业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其中无锡尚德、晶澳太阳能、浙江昱辉,江苏阿特斯,常州天合光能纷纷登陆资本市场。
2007年,中国光伏太阳能厂商以35%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
好景不长,20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降低了光伏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光伏行业自此进入衰退期。不到一年时间里,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400美元/千克跌至40美元/千克。
祸不单行,2011年美国和欧洲又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审查,天合光能、无锡尚德分别被美国政府征收31.14%、31.22%反倾销税。
据当时媒体报道,仅2011年至2013年就有超过350家光伏企业破产倒闭。
曾经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因为硅料价格暴跌,被迫取消了与美国MEMC签订的多晶硅供应合同,赔付整整2.12亿美元,巨大冲击之下无锡尚德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面对欧洲和美国的反倾销调查,2012年中国加大了对光伏行业支持力度,光伏行业又在2014年迎来复苏。
2014年至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从10.6GW增长至53.06GW。2018年至2019年,由于光伏行业补贴缺口不断变大,地方政府拖欠补贴的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三部委在2018年5月31日联合印发了《中国市场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停止分布式电站的光伏国家补贴,停止地面光伏电站的批复建设,也就是“531新政”。
“531新政”发布后,光伏行业被迫急刹车,大量企业因为盲目扩产、成本过高等原因破产倒闭,据不完全统计,“531新政”后有超过600家光伏企业倒闭。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等光伏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大跌。
2019年随着隆基绿能用单晶硅片逐渐取代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大幅度提升,电站发电成本快速下降。
2019年1月9日,光伏平价上网政策正式出台。光伏行业自此进入新周期,标志着政策对行业影响在减弱,市场和技术革新对光伏影响在增长。
2020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光伏行业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中国乃至全球都迎来新一轮光伏装机热潮。在下游旺盛需求带动下,光伏产业链企业均赚得盆满钵满。
但光伏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在利益驱动下,大量公司进入光伏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跨界进入光伏行业,有养猪的正邦科技、乳业公司皇氏集团、濒临破产的房地产公司蓝光发展。
在众多市场参与者进入后,光伏产业链很快迎来产能过剩,上游硅料、硅片、中游电池、组件价格一泻千里,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股价开始暴跌,不出意外,本次产能过剩仍会有不少光伏企业破产倒闭。
优势明显,隆基绿能或能转危为机
值得庆幸的是,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大跌影响下,下游光伏新增装机量快速增长。
根据中电联披露的数据,2023年1-4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为48.31GW,同比增长186.20%。
从占有率看,清洁能源发电在国内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国家能源局曾表示在2025年,我国风、光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6.5%。而根据IEA预测,到2030年风、光发电将占全球总发电量40%以上,光伏装机量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东方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四大环节市占率高达78%,全世界光伏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
在行业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光伏行业面临的情况要比前两轮好很多,龙头企业应对本次产能过剩也轻松很多。
以隆基绿能为例,公司在资金实力、产品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要领先竞争对手。截至2023年3月31日,隆基绿能货币资金高达483.3亿元。
产品技术方面,仅在2021年隆基绿能就先后7次打破世界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记录。
从2021年4月至今,隆基绿能更是先后14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隆基绿能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26.81%。
另外,隆基绿能将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1.8%,同样创造了世界纪录。
市场经济有自身运行的规律,任何行业都会面临潮起潮落,光伏行业也不例外。从以往经验来看,即便遭遇行业低谷,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远比小企业强得多,龙头企业只要不出现致命性决策失误,一般都能熬过冬天。
对于隆基绿能来说也是如此,产能过剩对高速成长性的行业并不可怕,只要公司应对得当,转危为机也尤未可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