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新生代农民工“育儿难” 受经济、精力的限制

育娃,常常心有余力不足

——80后农民工育儿难透视

阅读提示

相比上一代,新生代农民工更加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愿意在教育上投入。然而,受经济、精力的限制,他们的育儿路并不顺利,各有各的烦恼,也遇到不小的难题。

1月16日,回家路上。高立文刚从家长会上回家,拿着成绩单气不打一处来;王有鑫抱着一袋被啃咬过的二手小猪佩奇卡片书,却不知道儿子最近迷上手机游戏消消乐;去托儿所接儿子,看他手里攥的打火机,沈华胆战心惊……他们都是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有一个不太大的儿子,在孩子的培育上却有着各自的烦恼。

据《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有14850.54万人,相比于父代,他们深知知识、技术对提升自我能力乃至工薪水平的重要性。然而,《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受时间、经济、能力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城里娃能学到的,我的娃也要有”

31岁的高立文,老家在辽宁阜新市彰武县农村,初中毕业后就到沈阳一家机械加工厂打工。2018年9月,他把儿子从老家接到沈阳市一家农民工子弟小学读一年级。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像高立文一样把子女接到城里读书。

这次期末考试,儿子考了倒数第3名。高立文向记者抱怨,自己的父亲也是早早就外出打工,从不管学习,但他总是能考班级前5名。初中毕业后,家里觉得“读书花钱还不赚钱”,就让他出来打工。

如今,工作10年的高立文看着比他后进厂的工友却比他赚得多、升得快,也想过申请继续教育。但毕业多年加上基础知识不足,让他断了想法,并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刚入学跟不上进度,城里的孩子都在“幼小衔接班”里学了拼音和算数,着急的高立文立即将老家的母猪卖掉,为儿子报了补课班。

“城里娃能学到的,我的娃也要学。”23岁的王有鑫有着和高立文一样的想法。去年一部短视频《啥是佩奇》火遍网络,春节回到四川老家,他发现1岁半的儿子却不知道“佩奇”是啥。今年春节回老家前,他从网上花54元买了一套二手的早教卡片和儿歌机器人。“城里娃刚会说话就学各种各样的东西,他要不学,就永远落在后面。”王有鑫说。

25岁的沈华在足疗馆当按摩师,丈夫是货车司机,两人老家都在铁岭县农村,但没有把3岁的儿子留在农村。白天夫妻俩出来赚钱,便将孩子送到出租屋附近的一家托儿所。“我3岁时,父母去地里干活,就把我和我弟锁屋里。现在送托儿所有人看管,还能学点东西。”沈华说。

经济、精力有限,育儿力不从心

相比于父代,新生代农民工更重视子女教育,也愿意投入金钱和精力,可在育儿中却遇到不小的难题。

王有鑫在沈阳一家川菜馆当厨师,每年只有春节回老家,于是给母亲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用来每晚和儿子视频。日子久了,儿子学会了用手机玩游戏,除了吃饭、睡觉,谁也不理地玩。其实,王有鑫几乎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东西,除了玩具,还有识字卡片。但是听母亲说,孩子每次玩一两天就失去兴趣,一头扎在了手机游戏里。

缺少亲子陪伴,既是农民工的无奈,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从事服务、制造、建筑领域,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上的付出,直接影响他们在家庭教育上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沈华不是不想让儿子去正规的幼儿园。儿子在的托儿所是老乡的熟人在居民区里开办的,有8个3~5岁的孩子。算上午餐和水果费一共420元/月,而在沈阳一家普通的民办幼儿园至少要1000元/月。而沈华夫妇的家庭收入为7000元/月,房租、货车贷、偿还老家盖房子欠下的外债,加上日常花销要6000多元,实在是无力承担每个月1000元的托儿费。

在儿子多次央求下,高立文还是没有答应他学画画的要求。“画画又不能当饭吃,成绩好才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高立文表示家里并不富裕,没有闲钱让孩子培养爱好。

有着这样误解的新生代农民工家长不少,他们忽略了对子女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素质教育。

下一代教育需要形成合力

“新生代农民工家长缺少家庭育儿的相关学习途径和方法,为农民工家庭育儿服务的相关书籍也少之又少。”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秦旭芳说。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沈阳市皇姑区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老师张琴认为,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方法还局限于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0~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很少与孩子游戏玩耍,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会影响与幼儿正常的情绪情感交流,易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达83.5%,但本地升学(入园)难、费用高依然是进城农民工家长反映最多的两个问题。

沈华希望,能有农民工进城子女教育专项基金或给随迁农民工子女入园费用一定的减免,能让孩子上个教学质量更好的幼儿园。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育儿难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