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鸿茅药业被中药协会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随即引发舆论争议。26日,中药协就此事致歉,称因把关不严,诚恳道歉,并且决定撤销本次表彰,纠正错误。从“不要盯着人家的过去不放”,到“我们有我们的标准,不能公开”,再到“我们诚恳接受各方就此事对我们的批评指正”,中药协最终致歉的表态,值得点赞。可以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回顾这一事件,恰是我们反思的起点。中药协担负着促进中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作为行业协会,需要对行业竞争、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具有企业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头顶“中字头”的金字招牌,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这样的公信力决不能随意挥霍。不管是规范行业秩序,还是进行评比表彰,首先应该考虑社会公共利益、涵养公众意识,这一点才是行业协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义。
没有一家企业,敢于保证不会陷入品牌危机。但应对品牌危机的态度与行动,决定着一家企业能不能成为令人尊敬的企业。对于鸿茅药酒而言,挽救企业的负面形象,理应依靠的是真心实意的行动,而不是没有公信力的奖杯。任何漠视公众的急功近利行为,只会落下“社会责任重于泰山,轻于‘鸿茅’”的口实。只有用实际行动换取用户口碑、社会评价的提升,品牌形象才得以重塑。
中药协与鸿茅药酒的教训,值得所有行业汲取。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某企业在争议声中获得相关奖项。如果一边是违法违规,一边是各种荣誉加持,这样的评比表彰如何释放社会正能量?任何组织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是对当事人或企业的褒奖和鼓励,是在社会树立效仿的标杆、发展的风向标。如果获得奖励者有很大争议,公序良俗便会是一地鸡毛。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同样也是一个人人拿着放大镜的时代。无论是行业组织,还是企业,乃至公众人物,都应当培养一种“公众意识”。这既包括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也包括对公众关切和诉求的敏感性,以及对公众知情权的敬畏心。我们看到,在此次事件中,中药协经历了从“狭隘”向“开放”的转变,正是“公众意识”的觉醒。对任何一个机构来说,只有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才能在网络时代获得掌声、赢得尊重。
中药协撤销鸿茅药酒的表彰,只是第一步。我们期待中药协痛定思痛,以更负责任的姿态担负起督促整个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不辜负社会的期待与公众的信任。同时我们也期待鸿茅药酒反求诸己、真心整改,迎来品牌形象的凤凰涅槃。
标签: 鸿茅药酒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