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量身定做的焊工比赛 只有两家企业参加

哈尔滨一场专为非公、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焊工比赛,却只有两家企业参加——

一些私企为何不愿参加技能竞赛?

日前,由哈尔滨市总工会、哈尔滨市人社局共同举办的哈尔滨市第十六届职工技术运动会焊工实操比赛在哈尔滨锅炉厂公司举行。

与往年的同类型比赛不同,今年的焊工比赛专门增设了非公、小微企业专场,获得一定名次的选手可以直接晋升为中级工。

然而《工人日报》记者在现场发现,当天的非公、小微企业专场只来了两家企业。

量身定做的比赛只有两家企业报名

“这是一场专门为非公、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劳动技能竞赛。”哈尔滨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服务中心主任郑学彬告诉记者,本届技运会充分考虑到了非公、小微企业对职工技能提升的需求,在I级赛区之外特设了II级赛区焊工比赛。“这是技运会开办十六届以来的第一次”。

在今年初召开的哈尔滨市总工会十七届五次全委会议上,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黄玉生提出,将把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推进,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竞赛的职工参与率和受益度。

为此,哈尔滨市总今年特设了II级赛区焊工比赛。不同于传统的焊工比赛,II级赛区焊工比赛在参赛人员上,只允许非公、小微企业技术工人参加,单独考试、单独评奖,对于取得前十名的非公、小微企业选手,将准予晋升中级工职业资格。

为了鼓励更多的选手来参加比赛,在报名资格方面,传统的I级赛区最大报名年龄是44岁,而II级赛区的参赛年龄则放宽到了50岁。

然而,如此精心定做的一场比赛,自下发通知以来,经过各区县、产业工会的宣传、发动,最终只有两家企业的43名职工报名参加比赛。这样的报名效果与主办者的良好初衷有些差距。

“他去参赛了,谁来干活”

为什么非公、小微企业参赛人员少?是一线职工对此没有热情吗?

记者近日在哈尔滨走访了一些非公、小微企业,这其中有汽车修配厂、保温阳台制造厂、牌匾制作门市部等,实地了解非公、小微企业对于技能竞赛的看法。

“他去参赛了,谁来干活?”一家保温阳台制造厂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不少企业主的想法。

每年9、10月份,正是哈尔滨晴天多、雨天少的时节,这也是保温阳台销售、安装的高峰期。所谓的保温阳台就是在传统的楼房阳台外穿一件“钢+保温板”的“外衣”。这种“外衣”是否能够结实地焊接在楼体本身的阳台上,直接决定了保温阳台的使用安全性和年限。

“一天最多能安装两家,我们只有两个焊工,活都干不完,怎么能派他们出去比赛?”这位负责人表示。

除了时间上冲突怕耽误工作外,还有企业老板担心一旦职工在比赛中获得了一定的名次,是否会提出涨工资的要求?相应的,企业也要付出更高的用人成本。否则,就会面临熟练工跳槽的风险。

一家修车行的修车师傅告诉记者:“大国工匠因为水平高,工资、待遇也都高,我也想提高技能,多赚点儿工资。”

类似这位修车师傅希望通过技能提升而提高待遇的职工并不在少数,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有了证书后,自己能多赚点儿钱。“但我们总不能为了参加一个比赛,工作都不要了吧。”一位正在忙碌的汽车修理工说。

职工技能与企业效益并不矛盾

“老板非常支持,特意给我们换了新工服、新安全帽、新鞋,代表企业的形象!”

一家锅炉厂的参赛选手张国庆兴奋地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比赛,他们还提前练习好些天,按照比赛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准备。

“重在参与吧,因为这个行业有技能的人太多了,能拿到名次最好,拿不到我也会继续努力。”同样来自这家企业的职工,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王春龙告诉记者:“特别是这次竞赛的成绩可以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这让我们的很多同事都很感兴趣。”

据了解,这家企业不仅对职工参与技术比赛持支持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也重视职工的技术技能培养与提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一线职工中开展的“小改小革”项目全年都在进行,车间随时向上申报,每季度表彰。最高可获3万元奖金,最少也有三五百元奖金,进一步激发了一线工人立足岗位、钻研技能的热情。

“不但没有影响企业的效益,反而让企业始终处于行业的龙头地位。”这位负责人说,他们还要赶回公司去生产,“现在都是满负荷生产”。

“这次比赛我们有一些收获,也进行了一些反思。”郑学彬告诉记者,“如何进一步激发非公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职工的参赛热情,为他们创造能够参加比赛的机会,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据了解,为了让这些企业职工参加技能竞赛不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相冲突,哈尔滨市总已经将大部分劳动竞赛的开展时间从工作日转向双休日。

标签: 焊工比赛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