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蓝图初现

  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京沪之后,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建设也将有实质性进展。《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人工智能示范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近日出台,后续有关部门将据此开展国家级人工智能示范园区的认定和征集工作,首批名单或于6月底公布。

  当前,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蓝图初步显现。其中,北京、上海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形成头部引领,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园区正加速推进,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6%。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后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三年行动计划提到,加强部省合作,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探索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发展。

  作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国家级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建设近期将有实质性进展。“目前,《办法》在内部征求意见,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将于近期对外公布。”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根据《办法》征求意见稿,未来园区评选标准分为约束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两类,主要包括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应用水平、人才保障、创新能力、产业支撑和合法合规等,首批示范园区名单将在6月底公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评估认证工作组组长曹峰表示,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区,对推动地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帮助园区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加速推进,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格局日渐明晰。

  今年2月,北京获批并成立了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5月25日,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突破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围绕“创新策源、场景驱动、开放联动、治理协同”的总体建设思路,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四个高地”进军。

  除京沪两大头部城市外,多个省份、城市也进行了布局规划。《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广东、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四川、安徽等省市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深圳市日前发布《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该计划提出,到2023年,深圳市将建成20家以上创新载体,培育2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与地方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呈现加快态势,整体来看东部较强,科教资源丰富地区占优。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要受高端人才、科研机构、企业聚集度和投融资、应用场景等因素影响,在这些方面资源雄厚的区域占据优势地位。

  业内专家指出,“人工智能+制造业”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落点。随着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溢出效应显现,人工智能企业聚焦应用场景将加速落地。目前,除依托百度建设自动驾驶、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依托科大讯飞建设智能语音和依托商汤集团建设智能视觉等五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外,还广泛应用到制造、医疗、交通、家居、安防、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已超1000家,AI芯片和开源热潮持续升温,商汤、云从、旷视、依图等头部创业公司落地竞争白热化。

  尽管产业格局已成形,但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未来要实现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仍需要充分汇聚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力量,融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领域,在基础理论、算法与软件、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计算能力、人机接口与协调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钟源)

 

标签: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