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一季度经济负增长 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

资料图:河南郑州,市民在超市采购物品。 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20日表示,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不具有历史可比性。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

发改委20日上午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为1992年有季度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当前各地都在持续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经济活动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空前挑战。大家对下步中国经济走势十分关注,有的甚至非常担心。发改委对此怎么看?

严鹏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对各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带来重大影响,也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宏观经济数据反映的其实是微观主体的冷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第一,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不具有历史可比性。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综合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抑制正常经济活动,世界多国经济已出现停摆半停摆状态,国际经贸往来几近停顿。疫情期间的经济运行,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下的经济运行不具可比性。所以,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

第二,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空前考验。本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冲击,中国迅速果断采取超常规的防控举措,不仅在较短时间内阻断了本土疫情传播,也有力保障了14亿人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会秩序安全稳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但生命无价,相比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短期承压这个代价是必须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

第三,当前经济运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复。目前各地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进程。从3月份以来的情况看,各项经济指标正在逐步好转。生产方面,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明显恢复,3月份工业降幅比前2个月大幅收窄12.4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4月上旬用电量已同比增长1.5%。需求方面,内需正在不断恢复,一季度投资、消费降幅分别比前2个月收窄8.4个、1.5个百分点。预期方面,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回升16.3个、22.7个百分点,双双重回荣枯线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趋势令人鼓舞。

第四,强大国内市场正在有力发挥托底支撑作用。我国拥有14亿人的大市场,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市场纵深和回旋空间巨大。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不少企业顺应防控需要,迅速开展技改扩能和转产扩产,一些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工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保持了正增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行业快速发展,线上课堂、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成长迅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13.2%。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在就区域总部落户中国等加快洽谈进程。这些逆势成长的新增长点增长极,都展示出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第五,宏观对冲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并将持续发力。为应对疫情冲击,前一阶段在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地。我们也注意到,受国际疫情“二次冲击”等影响,国内供需循环还没有完全畅通,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一些个体工商户停业歇业问题还比较突出。对各类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发改委感同身受。下步,发改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抓紧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切实稳定经济运行。

严鹏程认为,总体上看,这次疫情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支撑,通过宏观政策对冲,畅通经济循环,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克服眼前的困难,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完成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标签: 一季度经济负增长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