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垃圾不落地 试点一年900多户街坊养成了分类投放垃圾新习惯

8月19日一早,在北京前门西河沿街西口,那保平(右一)和另外一名志愿者正在协助社区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早上7点,北京前门西河沿街东口准时响起哨声,不一会儿,两辆环卫车出现在胡同口,那保平和3位志愿者跟在车后面。听到哨声,各户居民拎着垃圾出门,“这一袋是厨余垃圾,这次我分得肯定没错。”戴着手套的那保平左翻翻,右看看,然后将厨余垃圾裸投至环卫车,其余垃圾丢到另一辆车。

这种定时分类收运的服务,去年7月在北京西河沿街开始试点。一年多来,123个居民院、900多户街坊培养成了在家分类、听到吹哨声出门丢垃圾的习惯。如今,全长1150米的前门西河沿街走下来,只有4个小型“户外垃圾桶”,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17天撤了18个大垃圾桶

今年70岁的那保平在前门西河沿街“土生土长”。那保平回忆,长久以来,街坊们养成了站在门口“练投篮”的习惯。每天一早,居民们就拎着一袋袋垃圾往院门口的垃圾桶里投。

为了让街巷环境更美,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那保平找来十几位老街坊,成立了绿色风尚环保志愿服务队。“垃圾不落地”试点就此拉开。

改变,从撤桶开始。之前全长1公里多的西河沿街设了18个大垃圾桶。刚开始撤桶,有居民一下子急了:“我们都丢这么多年了,凭什么不让扔?”还有的冷嘲热讽,“我看你们能坚持多久。”

那保平和队员们没说什么,挨家挨户分发垃圾袋,跟街坊讲如何分类、如何投放。慢慢地,多数居民接受了。

可总还有“钉子户”,不仅不分类,垃圾照样往外扔。胡同西口的公共厕所旁原有一个黑垃圾桶,撤桶之后,有居民还是往原来放桶的地方扔。那保平和队员们很有耐心。先是进院里劝,居民不听,他们就每天默默地把垃圾收走。过了一个多月,“钉子户”也不好意思了,不再往厕所门口丢垃圾袋。

“我们不跟他们吵,久而久之,居民总会看到我们的努力,知道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益的好事儿。”那保平说,平时看到居民往地上丢垃圾袋,他们就悄悄地把袋子放回门墩处,“居民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了。”

只用了17天,那保平和志愿者们把街上的大垃圾桶全部撤除,街上只摆几个户外垃圾箱。

上门宣讲分类门道

街上的桶撤了,那保平和志愿者们开始进驻胡同院,上门宣讲分类知识。

当时,社区拨款,绿色风尚环保志愿服务队采购了许多垃圾袋。“绿袋子放厨余垃圾,黑袋子丢其他垃圾,您家中多备些塑料袋总没错。”到居民家中,志愿者们先发袋子。伸手不打笑脸人,趁这个机会,那保平和队员们跟居民普及起如何分类。

“菜叶、果皮、剩汤剩饭,都是厨余垃圾。”“废旧的衣服、鞋包、床单被罩都能回收,不能和其他垃圾扔在一起。”这是第一次上门时,志愿者总会强调的。

吹哨收垃圾的老传统回来了。从去年7月份开始,每天早7点和晚7点,有专人在街上巡回吹哨,两辆环卫车准时出现在胡同口,而环卫车分为前后两辆,前一辆主收厨余垃圾,后一辆收其他垃圾。

包括那保平在内的20名志愿者将整条街分为四片,他们跟着环卫车,准时出现在自己负责的大院门口,逐门逐户验收垃圾。“其实,这又是一次宣传分类的机会。”那保平笑着说。

“这位姑娘,您稍等先别走。”有一天,那保平叫住一名居民。“您还有事吗,大妈?” “您垃圾分得不太对,鸡骨头、鸭骨头的确是厨余垃圾,但这大棒骨可不是,太硬,还会损坏厨余垃圾的末端处理设备,您得放到其他垃圾桶里……”那保平边说,边重新分拣。

“大妈,您说得真好。不过估计很多人想的跟我一样,您有时间再上门给我们科普科普吧。”这位居民的一句话,反倒提醒了那保平。之后,那保平和志愿者们再次入户,一一给居民科普“这个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

“垃圾不落地”的习惯慢慢养成

烈日炎炎,志愿者们忍受着扑鼻的味道,直到保洁员把环卫车开走才各自回家。为了让居民们养成“垃圾不落地”的习惯,他们还想了其他招儿。

在街道和社区的协调下,志愿者们组织那些平时“意见大”的居民,带他们去实地参观垃圾分类处理中心。

“原来是这么处理的,垃圾分类的学问太大了。”参观完的居民回来后不再发牢骚,自觉地把垃圾分类投放。

志愿者们还专门创作快板词《垃圾分类要趁早》。“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其他和厨余,有毒有害分仔细,别让它损害环境伤身体”“垃圾分类真够细,需要大家耐心记,垃圾减量是根本,节约资源和土地。”只要社区一组织活动,几位志愿者就你一言我一语,讲快板宣传垃圾分类。

大家还自导自演环保时装秀,穿上用塑料袋、购物袋等废旧物品做成的旗袍、帽子、裙子、马甲“走台”,居民们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也会认识到提升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意义。

志愿者的努力换来了居民们的认可。经过一年的时间,有90%以上的居民都能够做到正确分类和定点倒垃圾,前门西河沿街面上的大垃圾桶,已被花卉绿植替代。街面的颜值提升了,来参观拍照的游客也多了。

“这是咱们居民自治,加上街道、社区支持,几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来咱们美丽的西河沿,既能感受大栅栏周边热闹的氛围,也能品一品老北京胡同的韵味。”在近日举行的“文明街巷大家谈”沟通会上,居民们分享“垃圾不落地”的经验,夸赞起自己生活的这条街。绿色风尚环保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还畅想着,带动附近社区的居民一起进行垃圾分类,争创最美街巷。

标签: 垃圾不落地 分类投放垃圾

精彩新闻